新冠疫情后,国内0到6岁儿童接受早疗人数突破10万大关。但各医院人力不足,导致治疗出现塞车,有医疗人员坦言,为让孩子治疗不中断,只能偷偷运作,尽量让个案治疗好再结案,根本是做佛心,否则到诊所自费早疗一次约1500元,对不少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很大。
一名医学中心语言治疗师私下表示,健保给付规定,接受早疗的个案半年就要结案,得重新等2个月后才能再挂号。但许多孩子问题复杂,治疗半年不一定能改善,若中断、重新排队,不仅进步有限,许多家长也负担不起自费治疗,因此医院都会尽量想办法不要结案,治疗到好为止,完全是做佛心。
台大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是全台规模最大,由于不限额,去年收案逾1027名。台大医院復健部语言治疗技术科主任张绮芬说,每个小孩光是评估就要40到50分钟,医师还要写综合评估报告,台大的特色是须跨领域讨论,包括心理科医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復健科医师等,每天用午餐时间逐一讨论个案,最后做出诊断,「真的很难快得起来!」
汐止国泰医院復健科主任涂雅雯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平均6到8%儿童有发展迟缓问题,目前国内接受早疗儿童占比,从20年前的1%成长到现在约3%,显示家长观念转变,了解发展迟缓并不羞耻,但另一方面也显示还有3到4%潜在个案。
涂雅雯说,根据统计,政府每投入儿童早疗1元,未来社会支出成本就可省下9元,愈早投入资源,改善发展迟缓落后的功能,愈能降低未来社会支出成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