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员选举落幕,极右翼势力在法国和德国取得重大进展,法国总统马克宏为此宣布解散国会,提前改选。多数媒体批评此举是高风险的豪赌,甚至用「玩火」加以形容,原因是他可能将阁揆拱手让给极右的国民联盟(RN),进入2002年以后首次共治局面。究其实,马克宏要想终结「少数政府」的局面,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箇中宪政意义值得台湾借镜。

首先,欧洲议员选举结果是选民对马克宏、总理艾塔尔及执政党復兴党(RE)的惩罚。在应选81席当中,復兴党以14.6%的得票率获得13席,和社会党打成平手,远远落后国民联盟的31.5%得票率和30席。相对于两年前的国会选举,復兴党此次的得票率和席次比例双双下滑,假设马克宏忽视选民的警告,未来恐将受到更多惩罚。

此次马克宏参考了密特朗的教训。1988年,密特朗连任总统成功,然而社会党(PS)党团在国会改选距离过半差14席,罗卡受命组成少数政府。其后社会党在1993年定期国会改选蒙受重挫,也输掉1995年的总统选举。

由此不难理解马克宏的意图。不解散国会,艾塔尔的处境将愈趋艰困,解散则还有一拚的机会。法国宪法没有规定马克宏必须解散国会,但解散国会却是落实多数统治原则的唯一途径。这是当前民进党政府及在野阵营应思考的重点。行政院长卓荣泰日前对立法院通过的国会改革法案提出覆议,并表示即使覆议案遭到否决,也不存在阁揆辞职的选项。这个论点不仅违反台大教授刘庆瑞的见解,认为立院驳回政院覆议时,应视同倒阁,阁揆没有恋栈的道理,也是示弱的表现。

如同法国,现今台湾朝野攻防的重点在于谁能够代表多数民意。同样是立法院少数的民进党将抗争重点放在街头运动、罢免蓝营立委和呼吁在野党立委起义来归,这并不符合宪政运作的常规。2000到2008年陈水扁执政朝小野大,假设民进党当时设法启动解散国会,重选有可能成为多数党时,绝无不做的道理。

现今蓝白在国会是多数党,通过的国会改革法案却遭少数党的行政院提出覆议,此时就考验着国民党和民眾党是否有护宪的决心。证诸2000到2001年首次朝小野大的经验,当时民进党在立院有87席,泛蓝的国民党与亲民党分别获得68与46席,假设国、亲两党能合作重新改选,很有可能终结民进党的少数政府,赢回执政。

借鑑这次法国的经验,笔者认为针对行政院的覆议案,蓝白应该主动倒阁,把球丢回给赖清德总统,看他是选择换个新阁揆,或是有胆量重新改选国会,让选民决定公道。(作者为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国民 #阁揆 #社会党 #重点 #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