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丝缎一直坚持舞蹈疗育的教学。(李立劭摄影/提供)
林丝缎一直坚持舞蹈疗育的教学。(李立劭摄影/提供)

高中开始就被抓公差带着摄影机记录母亲的舞蹈工作,知名导演李立劭在2021年完成林丝缎的纪录片《独舞者的乐章》后,今年再将整理了其大量口述歷史与艺术职涯记录的同名书出版。李立劭说:「趁着她还记得」,并感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汪寿寧与柯锡杰已先后离世。

藉着拍摄,李立劭也「考古」出第一手的台湾艺术史料,林丝缎在1975年的《丝缎舞展》独舞发表会,系由艺术家杨英风担任舞台设计,用巨大的布幕拉出点、线、面作为衬景,当时还因为布幕太大没办法在屋子里缝,只好三更半夜把裁缝机搬到马路上车缝。而杨英风曾设计舞台,在此前,连杨英风美术馆都未能留下纪录;舞展的音乐也并非只是巴哈、德布西,更融入林丝缎在当年已成形的现代诗。

长年埋首纪录片工作,关注战争遗绪与离散故事的李立劭,不以亲人的观点记录母亲,更像是檔案纪录方式,呈现林丝缎从被观看的人生到以舞蹈关照妇女、特教儿,以身体开发观看社会、关照生命的歷程。《独舞者的乐章》是林丝缎的纪录片,也是台湾女性艺术史的一页。

「我看到的她,始终在衝撞对身体艺术的定义,打破体制。」李立劭看到母亲以特有的舞蹈系统结合美术、音乐,让身心障碍或自闭症学员们增能,常有日本、欧洲特教工作者前来取经;他也看着母亲从跨界独舞、妇女运动、舞蹈教育、统合艺术、舞蹈平权与身心障碍者的舞蹈疗育,一直到今日都走在同时代的前端,却少被舞蹈、特教界正视,而一直作为「独舞」者。

林丝缎爱做不爱说,「理论是在写作,实践才有效果。」她总对学生说,「不是我一定要教你什么,而是你要玩什么?」平时别人碰不得的自闭症孩子到她的课上,她把身体重心贴在孩子身上,「黏上去,和他玩,这叫围攻教学。」玩着玩着,孩子便笑了出来。

#工作 #李立 #特教 #独舞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