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第一代咖啡阿嬷、88岁吴贵珍(左起),与第二代咖啡阿嬷张素寧、邱月勤等长辈,持续创造生命的价值,后方站立者为圆富社区发展协会执行长陈宗卿。图/顏瑞田
现役第一代咖啡阿嬷、88岁吴贵珍(左起),与第二代咖啡阿嬷张素寧、邱月勤等长辈,持续创造生命的价值,后方站立者为圆富社区发展协会执行长陈宗卿。图/顏瑞田

「我们这里产老人」,这是圆富社区发展协会执行长陈宗卿,针对该社区申请设立咖啡馆遭拒时,对一个审查委员的无奈答覆,因为对方问他:「你们旗山只产香蕉,又不产咖啡,为何要开咖啡馆?」

陈宗卿一句话,道出许多社区关怀据点,充满理想、想做事,却不见得能够尽如人意的心声,他说,为了坚持他的理念,后来拨用高雄社会局补助的部份经费,才有大家看到的「阿嬷的咖啡馆」。

其实,位于高雄市旗山区的圆富社区发展协会,早在1992年即已成形,2012年进化成为长照2.0的关怀据点。陈宗卿指出,旗山圆富里属于典型的超高龄社区,为鼓励这些银髮里民,走进人群,与人互动,在这里开办可爱学堂。

今年73岁的第二代咖啡阿嬷张素寧表示,可爱学堂现有将近40个学员,平均年龄70岁,其中超过一半是属于独居的老人。

陈宗卿希望这些银髮公民除课程的学习,也能发挥一技之长,「展现自己的价值」,因此,2016年决定在圆富社区发展协会的2楼开设咖啡馆,「阿嬷的咖啡馆」由此诞生。

陈宗卿挑选八位学员,教导咖啡的专业知识,并指导如何制作手工精品咖啡。他说,现役的第一代八位咖啡阿嬷,包括最年长的88岁吴贵珍、81岁陈罔腰、76岁陈乌丝,二位身体欠佳休息中,另有三位已仙逝了,第二代咖啡阿嬷有六位,均龄约70岁。

「阿嬷的咖啡馆」与圆富社区发展中心,成功引导老人家愿意走出家门,持续学习并与人互动的模式,也为陈宗卿开启另一个更大的构想,并在三年前,邀集旗山、内门等八个里,成立高雄市「山涧八里」永续促进会,复制长辈展现价值的模式。

目前担任高雄市山涧八里永续促进会理事长的陈宗卿说,去年举办「星空宴」的主菜之一叫做饭汤(另名罗汉餐),他便邀请旗山制作饭汤第一名的一位长辈掌厨,并全程记录,避免手艺失传。

他表示,「山涧八里」就是要把「阿嬷的咖啡馆」的单点模式扩大,进而点线成面,让观光客能够有一日游的丰富行程,甚至二天一夜,除了让长辈创造价值,丰富银髮族的乐龄生活,也为地方小农、农企、与观光游憩设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咖啡 #社区发展协会 #银髮 #价值 #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