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死因
2023年十大死因

国人最新十大死因出炉,卫福部公布2023年国人十大死因,癌症连续42年占据首位。随着新冠肺炎的影响渐缓,去年全国死亡人数减少2863人,新冠的死因排名也下滑到第6位。事故伤害则名列第8,是唯一非疾病死亡原因,其中「运输事故」占了43.4%为最多,且各年龄层都是因运输事故死亡为首要原因。

卫福部统计,2023年国人死因排名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新冠肺炎、高血压性疾病、事故伤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以及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十大死因排序多数和2022年相同,仅新冠肺炎排名从第3下滑到第6,而肺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则上升1名,回到疫情前水准。

卫福部分析,去年全国死亡人数20万5575人,虽然人口持续老化,但死亡人数较前年减少2863人,下降14%,主要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减少所致。疾管署副署长曾淑慧表示,去年新冠死亡数较前年减少5705人,降幅近4成,各年龄层死亡数皆有下降,预估今年(2024)新冠肺炎可降到国人死因第15名之外。

另外,自杀死亡位居2023年国人死因第11位,自杀死亡人数达3898人,较前一年增加2.9%,标准化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12.7人;各年龄层中,仅65岁以上自杀死亡率首见下降,较前一年下降4.9%,其余年龄层有回升到2019年疫情前水准趋势,且在1到14岁、15到24岁、25到44岁等年龄层,皆排到前3大死因。

事故伤害则是十大死因中唯一非疾病死因,意指「非蓄意伤害事件」。卫福部表示,去年事故伤害死亡人数7063人,较前年增加110人;其中以运输事故3068人最多,占比43.4%,其次是跌倒1665人,占比23.6%。

进一步分析各年龄层事故伤害主要死因,皆以运输事故排名居首。0到14岁以意外溺死排名第二,15到24岁、25到44岁则以接触毒药品意外中毒排名第二,45到64岁、65岁以上高龄者,均以跌倒排名第二。

消基会交通部召集人李克聪认为,去年几波交通平权的抗争,但交通部公布今年第1季数据,行人死亡人数却还在上升,可见目前最需要的是建立「停让」文化,无论是礼让行人还是车辆间彼此相让,都要有更扎实的教育,警方执法也要有更务实的依据。他强调,教育、工程、执法都需要长时间执行才能出现成效。

交通部表示,经统计今年1至3月全国整体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降低,减少39人,机车、高龄者、酒驾、儿少族群都在减少,目标2030年降低死亡人数30%、行人死亡人数下降50%。

交通部表示,在工程方面,与内政部共同推动4年400亿元永续提升人行安全计画。另就提升揭露资讯的完整性,增加民眾参与管道,也会推出「道路交通号志标志设计规则参考指引」,以改善标志标线号志各地不一致的情形。全国各县市自杀防治专线1925

#事故伤害 #死亡人数 #交通部 #肺炎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