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长柯文哲任内规画兴建滨江水资源再生中心,其中滨江街有20户住户认为徵收后仅用作水资源中心的草地、停车场,不满土地、地上物遭强制徵收,且徵收程序不完备,应重新规画徵收区域。台北市卫工处回应,该处1956年即画定为污水处理厂用地,因应污水处理需求日增,急需展开兴建工程,徵收部分作为台电受电室,没有受电室,其他地方盖好也不能用。

滨江水资源再生中心规画用地总计5.05公顷,其中25%为私有地,2022年4月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后,部分地主不同意协议价购,柯文哲执政时遂向内政部提强制徵收,经内政部核准,市府去年11月6日发布徵收公告,滨江街150至180巷口间20位地主组成自救会反对徵收。

民进党北市议员林亮君18日陪同自救会抗议,她批评,徵收土地范围仅种树、设停车场,不影响水资源运作,不符合必要性、公共性及公益性。

律师詹顺贵指出,20位地主土地仅占总面积5%、0.268公顷,有迴避可能性,市府去年11月公告土地、地上物一併徵收时,没有查估价格也没有发放补偿金,今年4月才通知要查估,并于5月27日重新公告补偿款且地上物一併徵收,程序违反「土地徵收条例」。

卫工处副总工程司曾盛恺回应,徵收的土地1956年即画定为污水处理厂用地,大台北地区污水处理依赖迪化、内湖及代管的新北八里厂,但双北污水处理需求日增,现在迫切需要兴建水资源中心。

他说,草地和停车场是2022年前的草图,该处将作为台电受电室、污泥消化设备,若不能兴建受电室,其余地方盖好也没意义。

曾盛恺表示,2021年进入房屋内查估价格遭拒绝,因此只能观察房屋外观查估,为确保价格精准,今年4月做第2次查估。

#土地 #兴建 #徵收 #地上物 #查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