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台湾有许多精彩的影视作品,是根据过去的歷史与记忆改编而成,令人讚赏,也引起热议。
记忆,是人类的珍贵文化资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西元1992年就颁布「世界记忆计画」。当时是有感于全世界文献遗产的保存与利用,已经遭遇了危急状态。后来更发现,当代人的记忆也值得典藏,尤其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世界战争之后的快速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变迁之大,前所未有,经歷者的记忆更值得典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记忆:保护文献遗产通用指南》提出的定义,世界记忆就是世界上的人所记录下来的记忆。其实不只已经记录下来的要保护,还没记录的更要把握时间记录。
原本计画主要是重视世界已有文献的消失,因此强调透过数位化方式予以保存并且普及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推动保护人类的口述内容等无形遗产。
以台湾为例,当代记忆包括了日治后期的战争记忆、数百万人迁台的流转记忆,以及1960年代以来,美援促成经济发展,许多民眾来到台北打拚,累积了许多打拚记忆。
从经济成长、科技发展、人口移动、到都市化,几乎都是过去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临这些重大变迁的一、两代人,如今已逐渐老去凋零,其记忆有必要进行永续保存并且活化运用。
举例来说,淡水河沿岸尤其在三重、新庄、板桥一带,外地来打拚者曾在这里兴建简陋的违章建筑以容身,后来因为遭逢几次严重颱风灾情,考量防洪而陆续拆迁并疏散居民到附近居住。
这段打拚记忆,就是当代台湾发展史的重要组成,也是在地文化的根源之一,可惜却很少被妥善整理。当年打拚者多已年迈,应该把握时间进行记忆典藏。
先前台湾对古蹟不太重视,1980年代以来,林衡道等学者大力提倡,政府开始重视台湾古蹟与文史,已累积不少早年歷史成果。过去比较重视先民物质遗产,其实记忆等非物质遗产,包括当代记忆,也是很重要的地方文史知识,需要更多重视。
当代台湾记忆不只要典藏保存,更要设法活化,以免只是徒增檔案。记忆保存是口述歷史的应用,具有专业性,目前相关培训还不普遍,可推广培训,增加更多记忆典藏的人才。
在此同时,更要培训可以对记忆加以活化运用的人才,让典藏的记忆可以藉由多元的传播方式变得生动与鲜明,这些记忆充满了故事性,可以丰富台湾影视的创意,举凡报导文学、小说、剧本等,都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如此一来,在典藏当代台湾珍贵记忆的同时,不只能活化珍贵的记忆,还能丰富台湾文学与影视创意。(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歷史小说作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