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雷骧出版《风景-昨日的.今日的》一书,这本病榻日记有与护理师互骂的对话,也有想逃脱病房的心情写照,透过雷骧夫人Amy的细细整理,纪录了他的住院心情;2021年底,国美馆为雷骧出版一本传记式的摄影着作《台湾摄影家:雷骧》,难怪雷骧在访问时俏皮地说:「我是摄影家耶!」
余味决胜负
雷骧生于1939年,毕业于省立台北美术师范学院艺术科,曾任小学教师、电视节目制作人。他集作家、画家、纪录片导演于一身,跨界文学、美术与电影,是公认的全方位艺文创作者,却鲜少人知晓他曾以摄影记录家人与生活,早年并曾与国内知名摄影家张照堂、杜可风、阮义忠等人,于1980年代初共同制作拍摄《映象之旅》系列纪录片。此系列纪录片源自当时文化界兴起的旅行风潮和田野文史工作,纪录台湾的农渔业生产、原住民部落、高山自然景物、民俗文化、基层劳动者、时代变迁下的城镇等社会面向。
《台湾摄影家:雷骧》摄影专书以大量史料爬梳他的创作脉络,收录他未曾公开的手稿和创作影像。「书中收录着我歷年来四处拍摄的人、事、物,这些收集来的相片,是从我写作、绘画的缝隙间冒出来的。」雷骧指出,书中有家人、作家、艺术家肖像,也有生活日记照片,包含课堂上、家人的生日,也有游记。
主编梁秋虹在专文中指出,一个人拿出一生的作品,进退得失取舍该有多么困难?雷骧力行减法哲学,寧割舍一眼望去生猛鲜明视觉主题,退而选择意境相对寧静悠远的画面,诚如雷骧知交出版人傅月庵所言:「余味决胜负」,雷骧以文学叙写画作,以镜头运镜写生,作品终归其人心象。
全方位创作
在〈肖像〉图辑中,雷骧首度公开妻女肖像的家庭相簿,以1978年妻子Amy摄于板桥家中作为第一张,雷骧深情写着「得有此图文,全由妳的照拂」,两个女儿雷光夏与雷光涵的〈她的童年〉生活照,充分展现父亲视角。
六○年代,雷骧的第一幅公开摄影作品成了作家七等生《僵局》的书封,却引发七等生与叶石涛间对照片表象及其文学隐喻见解不一;七○年代,他的第一则报导摄影专题,以八幅照片组图构成〈华西街的兄弟姐妹们〉,发表于《妇女杂志》;一九八○年,他以画家身分出道,生平首次举办「雷骧个展」,其时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以近全版篇幅特辑介绍这位全方位创作的才子,细数雷骧摄影足迹。梁秋虹认为,他从早期平西报刊的单幅静照,到数位出版平台的连作实验,彷佛经歷了同一照片的时光旅行,从旁见证不同影像机具、图像媒材、印刷技术物与出版媒介的时代变迁。
《台湾摄影家:雷骧》作为雷骧生平第一本摄影专书,参与访谈的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董事长蓝祖蔚认为,雷骧的书写与绘图无意人云亦云,不想附庸风雅,更无意依循从规,因而成就了雷门视野。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