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我在霍普金斯工作的第二年,长子兆纲出生。兆纲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永銧就找出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对着肚里的小宝宝念起来。
可能读得多了,也听熟了,兆纲小时候有一天,我们三人躺在床上,永銧很自然地才开始念「春眠」,便听到一个小小的声音接着说「不觉晓」,我俩简直惊喜若狂, 就这么将「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千山鸟飞绝」等一首首平日常念的唐诗全都复习了一遍,兆纲也都顺利完成复诵所有诗句末三字的使命。
这个经验,让我们见到孩子的无限潜力。只要我们用心引导,孩子必然能够接收得到。
现在,唐诗朗诵正沿用到我们的孙子睿睿、昊昊身上了。永銧甚至开始写起以汉字为基础的创意诗。譬如「爱」、「大小」、「上下」、「红橙黄绿蓝靛紫」等等, 都是创意的取材来源。有时还中英并用,相当有趣!
永銧这个唐诗计画甚至也推广到了朋友孩子身上。前不久,我们搭一对台东热心友人夫妇勇志及Amy的便车,车上坐了他们十岁的么儿向辅,那天是春节假期,台东的台十一线塞爆了,不知怎么地,就和朋友的小儿聊起了他会背马致远的〈天净沙〉。
永銧一时兴起,便详细解释这首诗多么有趣,整首诗用的几乎都是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最后两行就是两个叙述情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诗人就是这样描绘了一幅风景画,让读者如此去体会。
永銧甚至鼓励小朋友试着去画下来诗里的风景,之后,小朋友的妈妈告诉我们,她儿子回家后真的尝试画出来了,非常令人欣慰!如此这般学中文,是不是很有意义?
在家里,我们一定跟孩子讲中文,永銧读了许多中文故事给兆纲、兆维听。当时,家里买了很多中文绘本和故事书,有的书皮都已经翻到破了。其中,有一套联经出版的《晚安故事365》,一日一则,我们通常每晚会念好几则。我们这样做,是希望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中文的语境之中。
有人担心在家里讲中文,孩子去学校会不会跟不上?在美国,幼稚园只有一年,是孩子满五岁时,进入小一之前的一个学程。三、四岁的孩子去上的叫preschool。
兆纲到了三、四岁,我们每星期让他去preschool几天,跟不同小孩接触。刚开始也担心他是否能适应?但小孩子适应力比我们想像得强多了,大概两、三星期之后,兆纲就和班上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了。(五之一;摘自《取舍之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