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员会今年推出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藉由公私协力,与台东县南岛社区大学发展协会合作,透过「竹筏帆船跨越黑潮往返绿岛计画」,靠着人力和风力、潮流,完成Torik Sanayasay号的首航,一步一步重现祖先乘风破浪的歷史航路。

海委会26日在交通部观光署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阿美族民俗中心举办成果发表会,南岛社区大学发展协会表示,竹筏帆船堪称是台湾在世界航海文化的代表,除了有南岛语族运用来环海之外,也是先民航渡海洋常见的工具,即使到了1950年代也未完全消失,而是演进为塑胶管筏搭配马达,成为动力化的渔筏。

为寻找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足迹,团队自去年4月起,在各界经费支持下,参考古籍文献,并经都歷部落头目林学明与耆老陈宜丰指导,以传统工法打造阿美族传统竹筏帆船「Torik Sanayasay号」,并于去年7月22日在都歷部落pacefongan海滩举行下海祭仪。

但因颱风及海潮影响,未能顺利航抵绿岛。而今年6月21日,团队从台东县大武乡尚武渔港再度出海,终于完成「大武尚武渔港-绿岛(Sanayasay)-成功新港渔港」的首航,虽然过程中未能完全靠风力、海流与人力划桨抵达,但已让团队更有信心,能逐步勾勒出5、6000年前南岛语族以自然材料和传统工法,从东岸跨越黑潮往返绿岛的智慧。

经由这次成功经验,海委会有感而发表示,岛是船,海是路,要启动台湾这艘大船,航向世界,文化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团队 #帆船 #文化 #竹筏 #跨越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