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上台后,曾邀请他「读书会」的同伴童子贤入阁,让人不免好奇,这个神秘的「读书会」究竟是什么东东?
早在国共斗争时期,「读书会」经常是政治异议分子用来结交政治理念相同的同志、彼此交换政治理念及讨论如何组织政党来争取政治地位的工具。
国民政府迁台后,潜伏在台湾发展工作的共产党员,更擅长邀请知识分子加入他们的「读书会」,选择马克思理论的书籍来研读,藉以对这些知识分子进行洗脑,让他们政治立场逐渐左倾。
到了党外抗争时期,党外人士,也常组织「读书会」来结交政治理念同样是反国民党、支持台独的朋友;他们所选择的书,也多半是政治或哲学方面的书籍。
工商界人士也常组织「读书会」来广结善缘。因为许多工商界大老是黑手起家,读书不多,因此藉由交换阅读管理、财经、国际关系书籍的心得,来填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又因为大老板们的空余时间有限,便能藉由读书会的会员,涉猎各种书籍,然后定期集会来分享读书心得。这样的「读书会」便能教学相长,是工商界大老们最喜爱的高雅活动。
随着时代变迁,读书的人口逐渐减少,一般人花在读书的时间也变少了。多数年轻族群习惯从网路上获取各种知识,有点像速食,狼吞虎咽、不求甚解。君不见捷运上、公车上,再也看不到有人低头在读书了吧?
Z世代或曰80后的年轻族群,很少人会去买书来读(漫画书除外),他们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靠的是网路社群,没人会有兴趣去参加什么读书会,似乎只有他们的父母,中年以上的阿北们,才会去参加无聊的读书会!
话说赖清德的「读书会」,可上溯至2020年当他还担任副总统时,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由于他与蔡英文的关系敏感,所以不便组织什么基金会或智库与蔡打对台,所以他发挥「创意」,决定成立一个规模与形势较为低调的「读书会」,邀请专家学者请益,商讨国家大政议题。「读书会」选在下班后,在台北市的仁爱路三段、副总统官邸进行。「读书会」的第一年,由赖清德本人一手主导。他邀请了8位企业界、学界好友,每周一次聚会读书,讨论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议题。说白了,「读书会」就是变相的「智库」。读书会与赖的心腹们大伙都心照不宣:赖副总统正默默准备参选总统;他需要有国家领导人的格局涵养、专业知识,与决策智能,来补足他学识及经验上的不足。
果然在他当选总统后,这个「读书会」就变成他的私人「智库」;组织内阁时,就会向这个「读书会」借人请益求才。
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他几位总统候选人相较,赖清德的确比其他两位更做足了担任总统的准备。
赖清德的「读书会」固然低调,但其实是他的私人智库、选前的影子内阁。这种创意思维与准备,值得其他两位忙着党内外斗争的蓝白总统候选人好好学习。(作者为作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