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专心开车,高速公路直行,目的地是二十六公里之遥的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
对谈什么?今时拙言,昔时多话的己身不免自嘲问心——百年冥逝,犹如父亲般的文学前辈纪念会,不能拒绝的研讨其一生典范,眾多学者想是深邃论述,浅识之我只能诉说友谊几分,很多年前,前辈长男不幸伤逝,小我两天,亦是兄弟的情谊,自始,我哀惋于心。
南崁、林口、五股、圆山......滨江街下来,左转大直桥,基隆河平静的流水,那是我未忘的二十三年家居记忆;伴随母亲幼时曾经悲苦无依的遥远时光,我有着返乡的感慨。
母亲爱恨交织的台北太平町大稻埕的青春追忆, 二十年前我以长篇小说:《北风之南》留记,二十年后,晚秋是我。时间不留情,相对幼时大稻埕生活过的文学前辈,客家和闽南双语深谙,他微笑慈祥,当我是另一个儿子。
文学若是歷史,父亲般的他,如此闪亮。
我之初识是小说:《插天山之歌》。壮丽如海的尊重原住民史观,彷佛桧木森林千年洁净的大气天然。后移民,唐山渡海的汉族先人以阴狠的谎言、谋略强取豪夺,作家为他们平反;歷史很假,文学还真,这是我不渝敬仰。
好久不见:小说家王幼华。安心,对谈想必自然自在自得的海阔天空,他的文字我读过,非常诚信扎实的印证生活,对谈一定合宜。
主题是三十年前,我主编晚报副刊的不忘记忆。幼华君说起副刊从前,只求佳构呈现,不问「统独」作家的意识形态,宽宏大度的求好寻实──相信我是个好编辑,这是我的自信,不愧于人。文学犹若神启智慧,各家豪笔如百花盛放,择优刊登,劣者叹歉之告退,前辈父亲如是称许──严正精选,副刊别具风格。
东吴大学层楼倚山,穿过自强隧道,就是旧居二十三年的大直,好久不见,对自己说。
一九九八年,与我同年的南方散文豪笔林君问我──何以不迁住外双溪故宫博物院正对面高楼作邻居?林君以佛教劝善作题,畅销致富,我以世俗人间写作,乏人问津。实是任职故宫的诗人前辈早已警示,故宫穴洞深藏中国古物,多由帝皇陵墓取出,阴气幽魅,华厦高楼正对,危恶矣!果如预言,林君迁住不久,情事纠葛于世,憾然裂解婚缘,徒留一憾。
九歌出版社四十年庆,总编辑陈素芳雅意留影林君与我,言之:散文双「林」多么美好纪念;好久不见,我悦然,怎知林君突兀病逝……人生实难,时而回看合影,感慨万千。
好久不见
生离死别
重读您书
彷如悼念
不留遗言
祈梦相见
佛佑升天
清逸幽玄
只觉茫然
隔山回想,不忍之情按捺必然啊,岁时奔马般流逝,转瞬又多年。犹如街头巧遇,年轻时如兄如弟的故友,今时彷若冰霜,只相问一句:您,好吗?面对微笑再也无言……好久不见,再接这句话,陌生得不敢想像,疏远啊!曾经哭与笑交换心事,世故残忍的分崩离析。
回到东吴大学对谈讲座,回想父亲般文学前辈。我说到最后一次欢会,他出版最早的一本情书,张良泽教授日译华文的精装书:《苦雨恋春风》,我先前敬购一册,他后抵达竟然持赠已题签之书,而后如同父子般在书店门外的迴廊,伴他抽菸,髮如高山白雪,笑顏美若百年巨树,勉励我再续文学……我含泪以对。
王幼华与我对谈。他小说,我散文,都是文学之爱一生一世了;不语时,梦般幻见窗外父亲般前辈持菸鼓掌,好久不见啊,敬如父师的永恒文学作家──锺肇政先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