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帮儿子购屋,但是即使帮忙付了头期款,每个月本金加利息高达7万元,他还是付不起!」一位忧心忡忡的郭太太,想帮儿子在新北巿第一圈买房,却不了下手。政府高举居住正义大旗,近几年来祭出囤房税、央行选择信用管制、《平均地权条例》新制、房地合一税等等,琳琅满目,可笑的是房价却是愈打愈高,执政党为了选举还推出了新青安,更是提油救火!

政府的打房组合拳,多达10余项,甚至房地和一税、囤房税还从1.0版,进化到2.0版,其中囤房税2.0版还将在7月上路,这些不接地气的打房措施,已导致巿场供给短缺,房地合一税重税效应,让不愿支付税金的屋主,打消售屋念头,《平均地权条例》新制禁止预售屋交易,则是锁住了预售屋转售巿场,将想买房的人推向成屋,但成屋也受重税影响,供给减少。

难怪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长吴大任昨日指出,「整个房地产,用一句话说明:『严重短缺!』」他直言,原先政策目标是希望将短期投资或投机资金赶出市场,却也因房地合一税、《平均地权条例》新制等政策,把房屋供给锁住了,买了预售屋要转卖几乎很困难,一交屋后又进入房地合一税的规范对象,不敢轻易出手。

业界戏称相关打房政策是「头痛医脚」,连治标都谈不上,新青安优惠贷款的上路,则是点燃了年轻人原本买不起房的希望,也让投资客有机可趁。

更可怕的是,过去几年,土地、建材、工资涨势惊人,一波波推升房价,至今尚未解决,明年还将迎来碳费课徵,相关成本只会再飙一波。房价要怎么降?巿场人士直言,许多建商惜售,卖一半,封盘不卖了。且在租金频创新高下,一般屋主、投资客收租,开心算着未来房价走到满足点。

一位巿场专家感嘆,这一波手上没有房子又没理财的民眾,未来更只能望屋兴嘆,贫富差距将更加扩大。政府愚蠢政策,害苦了老实的升斗小民。

#新制 #房地合一税 #成屋 #囤房税 #预售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