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从1990年代始,都在精简兵力,直到近年两岸军事情势严峻,今年开始恢復徵兵制,但兵力目标21.5万人却未见调整;长期探讨国军变革的前监委黄煌雄,忍不住发话,要主事者有所担当,国军要扩编到怎样的规模,应提出有力的论述,而不只是为了向国际展示自我防卫决心,为扩军而扩军。
国军组织的3次变革,主事者都是在关键节点上的关键推动者,自政府迁台后,他们在推动国军组织调整、兵力裁减过程中,不但展现坚定的意志与决心,更有舍我其谁的歷史使命。
从「十年兵力案」到「精实案」,再从「精进案」到「精粹案」,从国防二法到国防六法,从刘和谦到罗本立,从唐飞到汤曜明,从李杰到高华柱,歷任国防部长与参谋总长都让人感受到这样的胆识,也看到这样的身影。这种歷史使命感,实是目前及今后任何主事者,所应拳拳服膺、奉为圭臬。
事实上,国防变革的主事者,不但怀有歷史使命感,展现坚定的意志与决心,更有周延的规画,经由法定的机制与流程,完成建案。一般而言,这些都要经过军事会谈,要经过总统核准,且都提出强有力的论述。
黄煌雄认为,组织增胖、员额增加、预算增多,已变成当前国防变革新的趋势,然而,既缺乏周延的规画,也未看到法定的决策机制与流程,更遑论有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论述;未来有可能由「量变」逐渐向「质变」转换,扩大兵力规模,这应该是蔡英文政府留给赖清德政府最严肃的国防课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