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用风帆驱动船或浪板的帆船,以及背向目标、用桨划动的划船,轻艇就是俗称的独木舟,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用动物皮包制作的兽皮船。现代轻艇则是1865年英国人仿独木舟设计而成,1924年由丹麦、瑞典、法国、奥地利等发起成立国际轻艇协会,且很快就成为夏季奥运的比赛项目。
轻艇在1924巴黎奥运成为示范赛,1936年柏林奥运正式举办,且男、女组赛事都有,在平静河道中进行的「轻艇竞速」(Canoe Sprint)成为奥运比赛最开始的轻艇比赛项目。
然而轻艇分为静水竞速和激流(Canoe Slalom)两大项,轻艇激流要在湍流中通过设有水门的河道竞赛,于1972慕尼黑奥运首次举办。但因找不到合适的自然河道,人工水道又太过昂贵,直到20年后才在巴塞隆纳重返奥运殿堂。
除了赛道,轻艇比赛又分加拿大式划艇(Canoe,简称C艇)与爱斯基摩式皮艇(Kayak,简称K艇)。加拿大式是选手以屈膝姿势,单叶桨操控;爱斯基摩式则是选手坐在艇中,使用双叶桨划船。
上届东京奥运轻艇比赛率先达到男、女各8金的性别平等,依照1或2人及艇型,激流赛分C1、K1共4金,竞速赛则依人数、艇型与200、500或1000公尺,共有12金。巴黎奥运轻艇维持16金,但竞速方面剔除男、女K1的200公尺项目,新增激流KX1的2金,形成激流6金、竞速10金的比例。
轻艇一直是欧美强项,但台湾好手张筑涵上届取得激流女子K1参赛门票,成为台湾划进奥运轻艇第一人,去年再于杭州拿下我国在亚运轻艇的歷史性首金。凭藉亚锦赛铜牌递补拿到奥运门票,张筑涵再写连两届参赛纪录,且顶着亚运金牌前进巴黎,拚的不仅是个人与国家荣誉,也为亚洲轻艇选手争口气。
绰号「猪排」的张筑涵3年前在东京单打独斗,这次花都行则不孤单,从小受她影响参与轻艇运动的表弟吴少璇,去年先在杭州亚运拿下K1铜牌,随后也拿下巴黎奥运门票。赖冠杰今年则在亚锦赛男子C艇1000公尺镀银,成为我国首位前进奥运的轻艇竞速选手,让本届中华轻艇代表队达到3人规模。(李弘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