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总裁杨金龙日昨赴立法院就「央行数位货币(CBDC)发行之规划与货币之数位转型」进行专题报告。整体而言,我们佩服央行因应数位科技的演进,推动货币的数位转型,走在时代的尖端。不过,CBDC虽然有很多好处,背后也有很多的问题。个人就先野人献曝,提出四点供大眾讨论。

■问题一:CBDC与现有数位支付有何不同?

首先,央行认为CBDC发行涉及广泛利害关系人,所以有必要预先进行广泛且审慎的沟通。2025年将举办数场公听会、说明会与论坛,具体的交流,并藉以加强宣导CBDC,提升大眾认知度。这当然是非常好的施政程序。然而就像央行已经透过研究机构,进行了大眾、学界、业界、政府人员的问卷调查,所以很有底气的认为CBDC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这里我特别要指出一个盲点。

因为,CBDC看似一个新时代的产物,一般的人包括学者或业者也认为那就是数位支付,对于CBDC就会乐观其成,因为不想被冠上反科技,反进步的恶名。但是对于CBDC的设计或本质,其与目前的数位支付,有何不同?央行为什么要区分CBDC的批发型及零售型,恐怕就答不上来,何况是背后还有深层的隐私问题。

■问题二:到央行开CBDC帐户会不会抢商业银行生意

第二,CBDC平台採双层式架构,平台具备批发型及零售型CBDC的发行。然而零售CBDC的推出将使得所有人都可以在央行开设帐户,直接持有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这一变革可能彻底改变现有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依赖商业银行来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资金。虽然央行零售帐户CBDC不付息,但为了安全或其他理由,都有可能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这将会降低商业银行贷款货币创造的能力。严重的话会搞到商业银行都没有生存的空间。

■问题三:不记名钱包会否沦为洗钱工具?

第三,零售型CBDC的钱包将分为「不记名」与「记名钱包」。记名钱包最大的问题就是隐私权的保障。本来数位货币或加密货币技术的出现,使用区块链的技术,就是要去中心化与匿名性,也可以保留完整不可窜改的纪录,赋予人们更多的金融权利。但央行的DNA就是中心化,集合完整不可窜改的纪录,那么每一块钱的流向都可一清二楚。「记名钱包」会造成《一九八四》的老大哥充分掌握人民的所有金流。甚至老大哥可以某些崇高理由规定或限制某些CBDC的交易或是对不听话的人直接进行帐户更改。联准会主席鲍尔曾说:「零售CBDC,例如,在中国就是这样。这是我们在美国不会支持、不会做或不会提议的事情」。另外,「不记名钱包」也有可能演变成洗钱的好工具,不可不防。

■问题四:该让央行主导,还是让民间百花齐放?

第四,网上大西洋理事会 ( Atlantic Council)发布的「央行数位货币追踪报告」,最后更新时间为2024年5月,其中有谈到在每个拥有先进零售CBDC专案的国家,CBDC都是中介的,这意味着它们透过银行、金融机构和支付服务提供者进行分发。另外,在描述美国状况时有写其零售CBDC的进展陷入停滞,...,CBDC已成正为在进行的美国大选中的一个问题,一些候选人公开反对其发展。

今年2月鲍尔告诉眾议院民主党人美国需要《稳定币法案》,联准会理事瓦勒(Christopher Waller)也说:「稳定币可以提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大约99%的稳定币市值与美元挂鉤」。最新在5月23日眾议院已经通透过《CBDC反监视国家法案》(CBDC Anti-Surveillance State Act)。因此美国目前货币数位化途径的氛围是让民间百花齐放的来发展稳定币,而CBDC要研究也是批发型,不是零售型。

总之,推动货币数位化交易有很多方法,不能多靠CBDC,而且CBDC真的还有很多可讨论的空间。个人也要引用杨总裁的话:发行CBDC不是国际赛,CBDC不是「先发先赢」。这跟之前鲍尔讲过的很像:「做对比成为第一更重要,美国并不急于赢得开发央行数位货币的全球竞赛。」

#发行 #美国 #央行 #货币 #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