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早期建设的人行道常因设计等缘故,在路口有「缺角」状况,导致行人在路口停等红灯时无法获得充足等候空间,为人诟病。高雄市交通局近日在部分捷运、轻轨站周边,陆续採「标线型人行道」补足人行道缺角,路权团体建议,未来还是要朝实体化人行道为目标,更保障行人安全。
近日民眾于捷运生态园区站周边的孟子路上,注意到部分路口画有标线型人行道,让民眾纳闷的是,该处原本就有人行道存在,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原来是早期有部分人行道因施工考量,人行道在路口转角处没有施作,导致人行道形同「缺角」,失去连续性而为人诟病,因此,高雄市交通局以标线型人行道将缺角补齐,提升行人安全性。
交通局说明,标线型人行道法定功能等同实体人行道,在转角补上人行道标线,可以补足人行道在转角缺少的空间,採绿色铺面来警示车辆驾驶人应注意行人安全,提供行人过马路拥有安全等候空间。
高雄市行人路权促进会理事长林于凯指出,高雄人行道常常在路口出现「缺角」,让行人在路口停等红灯时,失去保护空间,恐让部分违规「切西瓜」转弯的车辆不慎撞击行人,这次高雄市交通局藉由标线人行道补齐缺角是好事一桩,但仍建议马路转弯处还是需要人车实体分隔。
林于凯补充,将人行道实体化,甚至将人行道向路口外推,才能让车辆转弯时,能更明确留意行人位置,避免转弯时的人车擦撞事故。
高雄市议员张博洋也说,标线型人行道铺设费用较低,可作为实体人行道预算到位之前的过渡设施,长期目标则要逐一将此类人行道实体化,更能保障市民安全。
对此,交通局表示,除近期施作的左营区明华路、孟子路标线型人行道外,早先施作的大顺路轻轨沿线已透过人行道改善计画施作为实体人行道,未来将继续盘点改善路段,并待经费到位后,陆续朝实体化改善目标进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