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场要获准才能盖了!经济部19日预告再修《电业法》,提出四大修法方向,开放绿电商有用不完绿电可「互相调货」,以利市场灵活调度。另外,过去地方储能场兴建屡遭抗议,民眾抱怨无法可管,这次也把储能业纳入特定电力业管理,未来需提出核备获准,才能施工。
国内绿电交易从2018年开放,隔年第1家再生能源售电商出现,到今年6月已超过65家。但绿电售电业者从再生能源发电商拿货,现行依法只能直接卖给用户(企业)。
着眼2050净零转型及活络绿电交易市场,《电业法》修法锁定四大方向。首先放宽再生能源售电业间可交易,再来是电业新增「特定电力供应业」类别,把併网型储能及需量反应措施的电力聚合商都纳管,未来要负营业(月报年报)、紧急事故通报义务。
经济部能源署电力组组长陈景生说明,现行用户买的绿电没用完,有余电得回售给台电。举例说,绿能售电商从风电、光电业者那边提了100MW容量电力,卖给用户只用掉90MW,剩下10MW的容量跟余电,得走趸购路线被台电拿去。
可是绿电商可能好不容易拿到100MW的货,自然不愿意剩下的被台电收走。陈景生说,这次开放就是一种「融通」概念,允许绿电售电商间互相「调货」。
另一大重点是电业新增「特定电力供应业」,以后储能业、电力聚合商(Aggregator)都要登记纳管。
陈景生表示,特定电力以后採两阶段管理,成立需先「备案」,完备再「登记」。
过去像三地集团在高雄凤山盖储能场,遭遇地方民眾强力抗议,被质疑谁准许它们盖?类似的案例很多,未来不能地方同意就可,也要先经中央核备获准,才可施工。
《电业法》第三重点考量电源及电网建设需仰赖庞大资金,修法允许台电「维持综合电业」,不用分拆。最后是纳管电力交易平台,未来运作需维持中立与公开透明。陈景生表示,现行交易平台只有「辅助服务」,功能尚少,以后可能有电能交易,中立透明很重要。
政府开放绿电商彼此调货,微电能源发言人曾昭人表示乐观其成。因为余电问题一直是业者的困扰,尤其是风电,夏天比冬天严重。开放后可让绿电更灵活运用,甚至能让售价跌价。不管是量跟价,都可以让想买绿电的人有更多不同选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