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雄六龟山城居民靠山吃山,生活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当时凭着「拖木马」工人便可将动辄数百公斤木材拖下山、运到集散场。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近日举办「寻回六龟的客家山林记忆—木马木工工作坊」,吸引来自六龟、美浓、杉林及台南市区学员,一同制作復刻版木马,重现六龟林业的木马文化。
高雄市客委会主委杨瑞霞指出,客家先民的生活、文化与山林密切相关,远从北部移民至六龟的客家先民利用硬而韧的壳斗科植物作为材料,制作可载运木材的木马,以及如同轨道般的木马道,以人力方式将木材拉运下山。时至今日,虽已无山林砍伐及木马拉运的林业工作与商业行为,但山城仍依山林而立,森林依旧茂密,北部客家耆老有时谈论着昔日客家先人在六龟的山林故事,还是津津乐道。
这场木马木工工作坊特地邀请早期在六龟山林曾从事以木马拖运工作的2位客家耆老,包括85岁徐明财和73岁罗荣裕,一开始先与学员述说早期六龟山林故事,接着在拥有木工甲级技术的技师曾省三协同教学下,开始动手制作復刻版木马。
协力办理活动的荖浓溪环境艺术促进会理事长林文智是内埔四沟水客家人,他与促进会总干事吴忆萍长期致力记录六龟文史,也在活动中分享许多六龟故事。
参与木马木工工作坊的20位学员多来自高雄与台南等地,包括2名旗山农工学生,在老师鼓励下报名这次工作坊,从第1天听故事到第3天挥汗、动手完成「木马」作品,学员脸上满是汗珠,却也得到满满成就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