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40号演习虽号称「无剧本」,但从演习内容看出仍有「演习想定」来演练解放军攻台的防卫处置。究竟今年演习与以往有何不同?依笔者观察确实是贴近解放军攻台的可能实况来设计演习想定。

这次汉光40号演练的科目有以下几点应对。一、因应解放军「由演转战」预警时间短,因此后备部队不及动员编成,所以只能以现有常备部队应战,所以这次演习未见后备部队于守备海滩编组阵地,演练防御战斗,只见各常备部队于全台各地遂行反空、机降与滩岸反击作战。

二、由于「第一击」主动权在敌,而且是採导弹、火箭、无人机等武器攻击,因此今年的万安警报纳入遭敌导弹、火箭攻击的警报。

三、当情资显示解放军有攻台徵候,国军各部队必须立即实施战力保存,因此22日演练当天空军立即转场作业,将战机转场至花东等洞窟、海军62舰队出港疏泊,陆军则利用战术位置周边坚固建物保存战力,并实施「预屯分储弹药」利用民间建物屯储弹药,避免遭敌摧毁。但目前台湾东部已为解放军攻击能力所及,究竟在花东能否保存海空战力,着实令人存疑。

三、因应第一击必然以我重要的指、管、通、情设施为主要打击目标,也就是我指挥链极可能在第一时间遭敌摧毁,因此各部队必须依本身既定任务遂行独立作战,这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指管」,但果真指挥链遭敌摧毁,各部队各自为战,必将无法发挥统合战力,甚至发生误击友军情形,更易遭敌军各个击灭。

四、在国军第一波反击无法击退解放军后,国军的处置是转进至城镇遂行城乡守备,也就是「城镇战」藉城镇坚固建物遂行持久作战,以待「盟军」驰援,或国际舆论、经济制裁等方式获得「逆转胜」的机会。

任何国家的军事战略策定,必然要考量敌情威胁、我军状况、地略形势,综合考量后拟定作战计画。据此指导战术作为,而以战术作为指导战场战斗技能。反之,战场官兵的战斗战技必须要能支持战术作为,战术作为也要能支持整体作战计画,否则只是沦于纸上论兵。

这次汉光演练让民眾在电视上看到的是一排士兵聚在桥面与钓鱼阿伯併排,或宪兵在翠华桥面挤在纽泽西护栏,这些战斗动作可以说是毫无敌情观念,一架无人机即遭团灭,谈不上如何阵地编成、兵力部署,如此基层的训练成效展示在国人面前,如何能让国人认为国军有「抗中保台」的作战能力?(作者为陆军退役少将)

#遭敌 #战术 #汉光 #演练 #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