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93军人节前,思父之情就越加严重。
我常想我要去忠烈祠寻找父亲的名字,我要返乡寻根。
寻根计画,已经在民国102年完成。在山东阳谷老家,在父亲坟前痛哭好几场之后,以为可以暂时放下,其实不能。
两岁来台,我真的什么都不记得。所有关于父亲的事,都是母亲的追忆与叙述,才让年幼的我慢慢建构起父亲的样子,对父亲有了憧憬与想像。母亲喜欢回忆往事,我喜欢听,于是一桩桩、一件件,听了一遍又一遍。小时候懵懵懂懂、傻乎乎,不觉得悲苦。因为那个大时代,悲伤的中国人身上背负的重担非挑不可。而我的父亲既然选择投笔从戎,那么八年抗战打日本鬼子、接着戡乱剿匪,便是他的职责。
父亲很英勇,母亲珍藏的两张奖状,是父亲带领弟兄奋勇作战的证明。
去忠烈祠寻找父亲,虽然时常萦绕在心,其实我总是自我打住。心想父亲官阶不高,建树有限,有奖状已经很光荣。何况母亲和我已经获得了国家的抚恤和照顾,夫復何求?
只是老了以后,不知为何会把心中妄想叨念出来,大女婿听到了也入心了,于是他上网东搜西寻,找到了一个珍贵的歷史檔案。抗战胜利奖章授予人员名录,那是1946年10月29日抗战胜利之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其中记录了抗战时期的功勋战士名单,上榜的有7806人。
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不可思议的,我们竟然找到了父亲的名字。当「锺玉岗」三个字跳出来时,彷佛灵光闪现,彷佛父亲静静地、默默地守在那儿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女儿来相认。而我穿越时空距离,彷佛看到了战场上,衝锋陷阵、年轻英勇的父亲身影。
虽然只是一个名字,但那是父亲一往无前,报效国家的铁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