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借贷媒合平台im.B吸金诈骗83亿多元,去年5月爆发后,台北地院虽在1日判处主嫌曾耀锋有期徒刑16年6月,但网路借贷平台P2P业者(peer to peer)至今无人管理的问题依旧存在,行政院去年要求金管会纳管;金管会却只公布三大指导原则,要求业者自律,相关专法仍不见踪影,让民眾忧心P2P监管漏洞恐成为「假债权,真诈财」的诈骗温床。

警方无奈表示,因非法吸金是违反《银行法》,所以较少受到打诈国家队重视及宣导,去年im.B等P2P业者连环爆后,终于让行政院出手要求金管会纳管。金管会去年10月宣布对P2P三大指导原则,一、禁涉金融特许业务,二、设六大强化风险控管措施,包括实名制、借贷款项的金流控管、审核机制等,三、要求需设有债权真实性确认机制、个资保护等七大消费者保护措施。

官警表示,P2P业者并非金管会特许的金融业,所以不会做金检,指导原则仅是业者研拟自律规范的参考,很难防止im.B案不再重演。且金管会在公布指导原则后,就没有再加强监管力度,或是制定更严格的专法,要求业者应符合金融业务标准。

基层员警批评,国内从第三方支付到虚拟货币、P2P,主管机关的脚步都远远落后于诈团,等到沦为洗钱、吸金、诈骗工具后,才想到要防堵亡羊补牢。

专家建议,金管会应与相关机构合作,提供P2P投资和借贷的教育资源,让消费者更了解风险和注意事项。此外,应要求业者提供透明的费用结构、财务状况、借贷项目详细信息,及投资风险等资讯,并由执法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和P2P业者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以协助执法单位调查及防止吸金诈骗继续发生。

#特许 #借贷 #诈骗 #P2P #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