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广州与王毅会面后,传出乌外长支持「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内容」立场。消息一出,引起台湾网民愤怒,外交部也宣称,乌克兰新闻稿中并未提出,而是「中国片面的宣布」。库列巴本人则在接受新闻採访时,抽着菸说中国支持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立场,但这一点洽是中国在2023年透过乌克兰处境,将台湾主权领土,向国际社会巧妙表达他的归属。

台湾情绪扰动有其根本原因。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便完全支持乌克兰立场,实实在在地尽台湾所能的去援助乌克兰,包括了各类军民物资,甚至配合欧美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将台商撤出俄罗斯市场,台湾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巨大。没想到2年半的今天,却仍遭受到乌克兰无情的伤害。愤怒也属常情。

用美国模式来比较「乌克兰」。在美国的欧洲战略上,乌克兰已经被塑造成战争代理人身分,并且被深度控制。乌克兰所需的战争物资,是可以透过美国来统筹。在俄乌战争期间,如台湾雇佣兵牺牲、美国武器优先性移转、经济制裁俄罗斯等,不是乌克兰能够直接取求台湾,「美、乌、台」关系,美国是居中角色,乌克兰与台湾的交流,多半局限在议会形式,并未超越美国的规则,如此,既不得罪中国,同时也反馈了台湾政治上的需求。

俄乌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库列巴从未访问中国,并对其中立立场,还表达过不满,但如今又为何到访中国呢?从乌克兰所面对的战争前景,应有三个重要的动态因素:

首先,是受到美欧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影响。2024年7月10日北约峰会宣言,明确提出,每年400亿欧元军事援助的长期安全援助承诺。但民主国家受政党因素影响,国家对外政策难以持恒,如欧洲荷兰、法国、义大利右翼政党,对于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态度是消极的;美国共和党川普,已经很清晰地说出,「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并讽刺泽伦斯基是最佳的推销员。英国新首相施凯尔上台后即请泽伦斯基访英,保证对乌克兰的支持,然其财长却声称保守党「施政有计画,经费却无配置」。

第二是乌克兰在战场防御失利的影响。乌东的巴赫穆特与阿瓦迪夫卡城市被俄罗斯攻陷以后,俄军同时向西、北、南三线发动攻势,从7月29日俄乌战场态势图来看,俄军已经逼近行政边界的大沃诺西尔卡、红军村、君士坦丁诺夫卡等重要城镇;乌军总指挥官塞尔斯基进一步表示,俄军经在年底前,将兵力由目前的52万人,增加到69万人,俄军战场上不但优势明显,动员数量仍在攀升。乌军去年扎卢日内提出50万人徵兵需求,为议会否决,今年5月间,乌军新动员兵力5万人,其中受刑人约占半数,显示质量不足。

第三是受到国际社会对俄乌战争要求停战、止战倡议的影响。2023年俄乌战争一周年,中国提出12点和平倡议,并展开第一次和平沟通之旅,停战、止战政治解决呼声逐渐扩散,在欧洲,法国、瑞士相继召开和平会议,在亚洲,中国与巴西在5月发表了共同声明,还提出「战场不溢出、战争不升级、战事不拱火」三原则。

乌克兰会说出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一个中国立场,是一种利益交换,其重要性不是台湾对乌军援、经援、或制裁俄罗斯可比拟,更何况台湾支援与否,美国仍是影响的关键要素。所以台湾除了愤怒之外,如何能从乌克兰的决策与行动,争取国家利益所展示的经验获取,反而对台湾的收益更大,思考应更为理智!(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秘书长)

#美国 #中国 #战争 #俄乌战争 #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