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若因高温膨胀弯曲,称为「挫曲」,状况严重恐断裂,影响行车安全,面对气候变迁极端高温影响,轨道业须加强监控防护。学者认为,台湾轨道业多年前早已启动因应高温措施,将传统轨道改为长焊钢轨,避免变形危险。另有学者建议,若高温不止,台铁可参考国内外铁路机构做法,评估是否需调整高温行动值。

台湾铁道暨国土规划学会指出,早年轨道中间有热接缝,若扭曲时接缝内有预留空间可应对,列车行经会发出「抠抠抠」声响,近年台湾铁道多採用新式的无接缝轨道「长焊钢轨」,若高温变形可沿钢轨的斜切面延展。

铁道学会提到,台湾轨道业算非常早就开始因应高温採取行动,因金属温变速度快,还要考量不仅温度本身,及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需注意的则是较少隧道的台湾西部的嘉南平原,大多轨道都没有遮荫易曝晒。

铁道学会表示,台湾铁道目前普遍使用长焊钢轨,经高温曝晒出现50度轨温很正常,50至60度对金属来说是「小Case」,比较不需要担心,气候变迁高温状况,目前对铁道影响并不大,至于其他环境控制设施包括空调、或需要仰赖空气散热等相关设施,就需比较辛苦维护。

针对未来极端气候影响下,高温状况恐愈来愈频繁,国立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教授郑永祥说,台铁可以根据过去轨温检测的数据,对于行车影响进行分析,并配合国内外相关铁路营运机构,对于轨温较高时的行车运转的调整策略进行了解,进一步调整台铁后续行车运转标准作业程序的行动值,确保行车安全。

#钢轨 #轨温 #行车 #轨道 #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