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屡屡传出「孤独死」悲剧,独居老人列册后会由社工不定期访视、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设备费用等,老人团体认为,与其讨论放宽独老定义,不如建立更好的邻里及社区支持,有效降低长者独居风险。
孤独死悲剧频传,一名7旬独居老翁友人近日打电话找不到人,也等不到回电,由当地里长协助通知房东开锁,赫然发现老翁陈尸床上。上月也有民眾连续3天在大楼里闻到臭味,警方会同里长到场无人应门,经联繫家属同意后开锁进入查看,发现7旬独居男子倒卧于厕所,已经明显死亡。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专员廖燕秋表示,与其放宽独居老人认定资格,不如透过全台布建的社区照顾关怀据点、长青学苑等,找出具有隐藏性风险的长者,透过志工访视、邻里支持等方式,更有效降低长者独居风险。
老人福利关怀协会副秘书长陈怡如说,目前各县市独居老人定义并未十分严苛,以台北市为例,透过访查认定后就可列册追踪,并连结送餐或居家服务等资源。但相较一般独居老人,清寒的独居长者更可能因种种原因难以申请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而成为社福边缘户,更需要政府重视及解决。
另外,卫福部补助各县市政府提供独居长者安装紧急救援装置服务费,功能包含:主动回报平安、按钮通报警急状况、不活动侦测、跌倒侦测、GPS定位装置等,截至2023年底共1.2万人安装,普及度仍待提升。
廖燕秋说,研究指出,紧急救援系统能够降低家中意外致死率,但部分长者认为安装系统后十分麻烦,一旦忘记回覆,可能就会有人来家里敲门,或许可透过更科技的方式防止意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