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招商「反内卷」拉开序幕。过去几年扩大力道招商引资被视为拚经济象徵,但也出现招商引资陷入拚政策、拚补贴、拚土地的同质恶性内耗,已让大陆官方正视并祭出行动。日前多地政府纷纷裁撤内部招商部门,部分取消基层招商指标,同时组建招商公司,要以更市场化形式进行招商,未来招商将更多比拚的是软硬营商环境。
从衝击来看,大陆这波招商反内卷影响最大的是中西部城市。虽然近年中西部成了新一轮建设与产业转移重点。但从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等条件来看,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仍不具优势,过去能强调的税费政策、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都可能随这波改革趋于减弱。
据陆媒分析,各地裁撤招商部门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招商模式已行不通,更带来地方财政压力。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自由贸易港(区)专委会会长宋向清指出,税收优惠与奖补式等招商引资模式开始出现局限性,「最大的问题是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之间吸引外资会形成竞相突破政策、法律框架的恶性循环。
大陆官方从8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就明确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与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补贴。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会议也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管道。
陆媒分析观察,未来大陆招商竞争将更多比拚硬环境与软环境。具体来说,硬环境包括经济产业或资源;软环境则是营商环境。但营商环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与累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