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遗体修復团队「76行者」前总召陈修将虐杀女友,判10年10月定谳,却弃保潜逃,外界质疑为何不採科技监控?司法院和法务部2022年启用科技设备监控中心,但截至今年7月,命被告接受科技设备监控仅50几案,设备使用率仅5.18%,立委批评花上亿元建置设备宛如打水漂;但基层法官直言,要随时掌握电子脚镣讯号,对司法人力是沉重负担。
民眾党主席柯文哲身陷政治献金申报不实风暴,检方谕令会计师端木正200万元交保、木可公关负责人李文娟150万元交保、两人均限制出境出海,是最近接受科技监控的案例。
司法院与法务部2020年委托高检署建置科控中心,斥资1亿1753万余元办理採购案,同年《刑事被告科技设备监控执行办法》生效,并在2022年设置科控中心,每年另编2000余万元委外维护。然而使用率却不如预期,审计部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底,各院检机关命被告接受适当科技监控仅33案,其中院方约12案、检方约11案;立委今年7月底调取资料,累计也仅50余件。
审计部指出,被告配戴或装置的监控设备计有57套,与採购的设备数量1100套相较,使用率仅5.18%。
立委林思铭说,不少立委质疑科技监控使用率偏低,本来希望运用科技预防嫌犯潜逃,法官、检察官却没有好好利用。他呼吁要落实训练,提高使用率,毕竟交保等手段,有钱被告并不在意,最怕的是自由被没收。
法务部次长徐锡祥承认,司法官目前不是很熟悉运作,将再宣导训练。不过强制处分是司法官权利,只能多宣导以此作为羁押或交保等替代方式。
有法官坦言,司法人力不足,让被告使用电子脚镣,除要写裁定书说明充足理由,一旦出现警告讯号,谁来24小时掌握?过去也曾发生被告断线失联,法官紧急指挥警方拘提,被告辩称未注意才漏接手机,法官只能无奈告诫。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