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地岳殿吉胜堂与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合作,开办「身心『聊』癒:问事工作坊」,让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台湾民间信仰,如掷筊、乩童等较具地方特色的问事方式,探讨民俗活动能否带来身心疗癒,师生藉由问事实际体验,顺势揭开信仰活动神秘面纱。
2023年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曾与高雄地岳殿吉胜堂合作开设「宗教仪式与身体展演家将文化体验课程」,今年再办「身心『聊』癒:问事工作坊」,由中山大学外文系校友、下港人文化工作室共同创办人阮伟华带领学生认识东岳大帝信仰和高雄地岳殿庙史。
师生现场实际体验问事流程,由地岳殿法师黄致毅带领师生团拜,并举行「关手轿」仪式,法师敲锣、颂念请神咒,手轿晃动幅度由轻至重,眾人屏气凝神,待神明降驾后,手轿开始于桌面画出图样,法师翻译桌上的佛字为:「吾,李府大神」,意指由地岳殿李府大神降驾。
阮伟华提到,除常见的掷筊、乩童、手轿、四驾,还有较具地方特色的问事方式,如北高雄海线的「关八抬」、台南的「关大驾」,他指,民间信仰虽然近几年遭受污名化及误解,但不可否认为台湾常民生活中带来许多疗癒与心灵慰藉。
有学生回馈,问事当下很怕神明看穿自己的内心,但经提点后,不仅放松不少,也反省最近的生活状态。中文系副教授罗景文认为,透过人神对话,学员大多能审视自己的内心状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课程也强调「问事」为神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每个人感受不同,也切勿过度迷信,希望未来能推出更多相关课程,让信仰活动不再蒙上神秘面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