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执委会当地时间20日公布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徵收反补贴税的最终决定草案,中国外交部21日批评,该调查是典型保护主义和政治主导行为,将採取必要措施维护中企权益;同日商务部也火速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
儘管欧盟对比亚迪、吉利汽车等陆企关税小幅调降,但仍止不住北京怒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寧直言,该调查无视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WTO)规则,违背歷史潮流,损害欧盟绿色转型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只会损人害己。「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将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也批评欧盟此举只会伤害欧洲汽车产业的韧性,衝击公平竞争环境和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并加剧中欧贸易紧张,损害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和赴欧投资的信心,向全球合作和绿色发展发出极其错误的信号。
同日,中国商务部也祭出反制措施,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例如:鲜起司(包括乳清起司)及凝乳,经加工的起司、蓝纹起司等,与鲜奶油等,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调查自2024年8月21日开始,应在2025年8月21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
公告同时提到不合作的后果,大陆商务部警告,如果利害关系方、利害关系国(地区)政府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的,或者没有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资料,或以其他方式严重妨碍调查,商务部可根据可获得的事实作出裁定。
公告中还特别点名,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义大利、克罗埃西亚、芬兰、罗马尼亚与捷克的特定乳业补贴政策。而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欧盟对中国乳制品出口额达18.2亿美元,爱尔兰、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乳制品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
德国《今日农业》、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欧媒曾报导,乳制品、葡萄酒生产商,猪肉出口商等欧洲国际食品公司都对潜在反制措施胆战心惊。中国市场对于猪肉和乳制品出口商尤为重要,欧洲农民的担忧与日俱增。
中国6月17日先对欧洲猪肉祭出反倾销调查,7月10日再对欧盟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昨日对欧盟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是北京的第三波反制措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