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达与客户有非常多年的战略关系,拿到很多策略客户订单,订单非常庞大,这两年会忙得不得了。」在今年股东会上,广达董事长林百里表示,AI大潮来临,新发明、新布局和新市场开发这三部曲同时发生,而广达还会有更好的成绩,有更多机会,「明年也是很好的一年,希望股东多买广达股票」。
然而,广达得以乘上这波AI浪潮,股价和业绩一飞冲天,并非是偶然,而是靠着「超前研发」、「精准行销」,以及「制造韧性」这三招林百里口中的「武林秘笈」,累积沈淀而来。
林百里表示,从36年前广达刚成立的那一天,就立志要升级再升级、不断地往上爬。刚开始的时写是做笔记型电脑(NB),那时候笔电没有人要做,还被形容是「工程师的梦」而已,所以当时生产NB很辛苦,也乏人问津,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只能自己摸索、开发新的制造技术。
林百里补充,他和广达副董事长梁次震仍是非常坚持继续发展笔电,虽然经歷了很多辛苦,但1999年广达上市一炮而红,这也说明广达在成立之初就秉持超前研发精神,产品做的比别人快,重点是还做得好;虽然一开始没有经验,在解决笔电错误(bug)的时间比设计时间还要多,因为没有经验,常常会出现想像不到的问题,所以花费很多精神、时间解决,但慢慢累积经验后,也变成之后的核心竞争力。
在精准行销方面,林百里解释,广达发展笔电只锁定几个客户,即是精准行销,这也是从失败经验中体会到的心得。一开始广达的规模很小,所以都是先找小客户,可是小客户最大的问题就在「订单都不稳定」,所以公司常常有一餐没一餐;也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他决定要找大客户,而且至少是要产业前十名。
至于制造韧性,林百里表示,广达第一次量产很辛苦,那时候刚成立时的目标是一年生产100万台笔电,但到了2023年的时候,已经可以生产5,000万台;这说明了广达的制造韧性,达到快速量产(time to volume)、快速上市(time to market),满足客户对量产和上市的要求,最终实现营业额和利润。
林百里说,在2000年时,看到运算无所不在的趋势,广达计画要生产伺服器、发展云端,当时也没人相信,只能闷着头继续做;后来成功做出产品,又靠着精准行销找到了北美四大云端客户。这是一波很成功的升级,让广达从NB制造转为制造伺服器。
接着,2016年,在AI尚未掀起热潮之时,广达又定调要进军AI相关云端、伺服器业务。林百里强调,这又是一次超前研发、精准行销以及制造韧性,做出符合客户需求和原则的产品,进一步带动公司营业额和利润成长。
林百里强调,随着生成式AI蔚为流行,云端大厂现今不断发展大语言模型(LLM)资料中心愈盖愈大,伺服器需求强劲,驱使新世代GPU推陈出新,以降低单位运算成本、实现更快处理速度,客户不断加大投资,有利广达,这是一个「快者恒快的游戏规则」。
他进一步说明,AI就像100公尺跑步竞赛一样,0.01秒都很重要。现在各大云端业者都在军备竞赛,等到他们都把资料中心建置完成后,明后年就会看到新一波AI应用出现,可以观察AI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林百里认为,AI就像磁浮列车,以时速600公里不断向前衝刺,我们都很有福气,能看到一个AI大时代来临;目前仅是AI的开端,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现在市场都还只是刚抵达山脚下,还看不到山顶的风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