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目前自行车人车共道有316公里、人车分流路段共4.2公里,为保护行人安全,台北市于净宽2.4公尺以上的人车共道路段试办「分流标线」,目前绘制10条共近5公里路段。市议员建议,市府应先对专用道不连贯、障碍物多等基础设施问题着手改善,并以顏色做人车区隔,也要考虑提升设置分流标线的人车共道宽度。

去年5月起,北市交工处对净宽达2.4公尺以上人行道,画设人车分流标线,以引导人车共道上的行人与自行车适度分流行进,透过自行车靠车道侧行驶、行人靠建筑侧行走方式,减少人车衝突。

不过,有民眾抱怨,常有自行车骑士虽骑在自行车道侧,但忘了骑在人车共道上还是要留意行人,以为是专属车道,骑得飞快常吓到路人。

交工处设施科长黄俊翰指出,已完成市府路、松德路、復兴南路、民权东路等10条路段画设「分流标线」,年底前除将復兴南路段加长之外,并将增加1条新路段达11处,北市交通局也会加强宣导人车动线分流,并持续观察用路人使用状况,了解民眾回馈意见,作为后续政策执行参考。

黄俊翰提醒,自行车仍应遵循行人优先的原则,遇行人穿越或行走,自行车使用者必须礼让行人。

国民党议员李明贤认为,分流标线有标示不清问题,部分自行车骑士经过却未注意,可改用顏色区隔,若标线分流路段人流过多,也会导致人车争道,目前净宽2.4公尺人行道若再分隔成2道,可能压缩行人空间,应考量提升设置标线分流的人行道宽度。

民进党议员顏若芳指出,分流标线华而不实,不如先把基本功做好,包括自行车路网资讯、台北好行App资讯不齐,自行车专用道铺面色系未全数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号志设置规则》规定的红色样式,还有自行车专用道不连贯和障碍物多等问题,市府应先完善基础,再思考精进措施才对。

民眾党议员陈宥丞说,终极目标还是希望可以落实人车分道的行人友善空间,阶段性以分流标线做缓衝,虽立意良善但仍要有妥善配套措施,以顏色清楚区分增加识别度,也要落实宣导,让民眾知道分流概念,避免增加纠纷和对立。

#人车 #人车共道 #行人 #分流 #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