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050温室气体(GHG)净零目标,台湾不免俗也订了阶段性目标。其中关于运具电动化订了汽柴油转为电动化的期程与比例。中央一声令下、地方输人不输阵纷纷跟进,各县市开始比赛运具电动化的速度与数量,然有哪个县市评估过,如此做真能百益无一害?
个人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以2014至2023年平均的台湾私人汽柴油车辆数,本岛22个县市约760万辆,轻重型机车1350万台,为达2050年净零,政府设定至2030年电动汽车市售率需达30%、机车35%;2035年加倍至60%及70%,2040年为100%。
这些新增用电私人运具,姑且不论电力足够与否,电该由何处来?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洁净核能电厂陆续被一一剷除,无法预期台湾的能源在未来5至15年有大量比例可来自再生能源,因此,运具电动化无疑需仰赖座落于本岛15个县市的8座台电,及9座民营火力发电厂「更卖力运作」。运具电动化虽能达成抽象、空洞的净零目标,然与民眾息息相关的是吸进体内的空气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如依规画进行,GHG确实可使22个县市逐阶段以139%及67%比例降低,可见电动化确实可减少GHG,但随时间推演却会日趋不明显,可见各县市在私有运具电动化下,即使有贡献,但GHG大小不一的减量恐怕是看不到也摸不着。
至于电动化对民眾健康的影响,一般仅想到路上汽柴油汽机车的减少可使空气品质更优,却未考量火力发电厂旁的住民可能会吸入更多更污浊的空气。研究显示,以各电厂为中心方圆5及10公里画设潜在受影响人口,22个县市平均有7%及28%人口在5及10公里范围内。而5公里范围中,基隆市更有高达51%人口包含其中;桃园市、高雄市、基隆市与嘉义市各有61%、84%、93%及97%人口在10公里范围内。
当运具电动化100%达成的2040年,电厂10公里范围内的民眾、健康受到潜在损害总计1年为49.87亿元,损害较显着的县市依序为高雄市21.43亿、台中市8.78亿、桃园市8.15亿、新北市2.99亿、彰化县2.35亿。
因此,考量运具电动化政策效益之余,更要严肃思考,其政策所带来的效益,是否极可能是牺牲电厂周边住民的健康,又或是邻近县市火力电厂「发火」喷出之污浊空气「以邻为壑」产生的结果。(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退休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