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一章告诉我们,藉由测度位置(location)及变异(variation)这两个特徵,可以了解这群数据的意义,两者缺一不可。

话虽如此,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只关心出口连十红、薪资创新高,以及景气亮红灯,至于20多个行业的荣枯、逾800万上班族的薪资消长,官方未曾编有变异数、标准差,也就少有人闻问了。我们不知不觉,已惯性的关心location的移动,而忽略variation的变化。

■产业发展差异愈来愈大,平均数已无法呈现国情

从统计上来说,样本平均数具有不偏性、一致性、有效性及充份性,是location的最佳估计量(best estimator),政府平日所发布的总体数据清一色都是平均数,20年前还好,晚近随着产业发展差异扩大,这个最佳估计量已无法反映多数人的感觉。许多时候,政府高层拿着平均薪资展现政绩时,却被网路嘲笑不食人间烟火,就是这个原因。由此可知,如今还要以平均数来呈现国情,已然是时不我予。

平均薪资升高,与多数人的感觉不同,这是各业薪资结构出现巨变,是变异(variation)的问题,可用变异数或标准差加以测量,然而,现今官方所编的总体数据只呈现location的移动,却没有反映variation的变化,如此片面的数据,要人们不误解也难,统计学第一章要我们兼顾location与variation,是有道理的。

改善的方法,可以在每次公布平均数时,也公布变异数,也就是除了location的数据之外,多公布一些variation的指标,如变异数、标准差或离散指数等等,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我们了解出口、订单、生产、薪资、就业这些数据的结构出现什么变化。有了变异数、标准差所呈现的长期趋势,统计可以诠释的更周延,让人听得更懂,如此一来,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嘲讽,自然会消声匿迹。

当然,也可以充实location的指标,除了平均数,再多编一些中位数、眾数,近年家庭收支、薪资统计除了平均数,也附加了中位数,薪资中位数自2016年创编,每年发布一次总薪资的中位数,以111年而言,年薪平均数近70万,中位数仅52万,解了不少人的疑惑,日前主计总处又创编「经常性薪资中位数」,日后将逐月发布,这也算是政府统计的一大进步。

儘管location充实了,variation的统计直到如今,仍付之阙如,于是统计部门把中位数除以平均数,以今年1~7月每月经常性薪资中位数为3.7万,平均数是4.6万,两者一除等于0.802,比去年0.797略高,这代表什么意义?日前记者会上官方只从算数意义的说明,说这代表中位数近一年来的增幅大于平均数增幅,至于比值的经济意义为何?仍未详述。

任何比值,都有其实务上的意义,例如劳动市场的求供倍数,半导体接单出货比、资本所得比、Marshallian K等等,这些比值可以协助我们判断劳动市场、总体景气及货币市场的变化,提前示警。同样的,薪资中位数对平均数的比值,除了有算术上的说法,也该有经济上的解释,主计总处下月发布时,自当有周延的论述才是。

■中位数对平均数比值,可反映变异数,测量不均度

「中位数对平均数比值」到底有何意义?其实,关心近十年薪资统计者大概都明白,平均数之所以升高系来自极端高薪者的贡献,而中位数系则代表中产阶级薪资的变化,比值升高代表中产阶级处境改善,下滑则反映中产与极端高薪者的差距扩大。平均数、中位数虽然都是location的统计量,但相除之后,却可反映variation的变化,也间接可看出薪资分布的不均度,如此说来,这也可以算是测量不均度的指标,在没有变异数、标准差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可供判断的统计。

哲学家培根曾说:「金钱有如肥料,撒不开就没有益处。」这个比喻甚妙,短短数言便阐明了成长与分布的关系,以此而言,薪资成长的均与不均,产业发展的均与不均,非仅攸关社会和谐,也将大大影响经济成长。长期以来,总体指标所忽视的variation,除了旁敲侧击的推估,也应该有系统的加以编制才是,变异数也好,标准差也罢,离散指数也行,尤其在这个不均衡时代,都该试试,不只是薪资统计,最好所有总体指标都尽可能试编一下。

#Variations #薪资 #Location #比值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