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使减碳迫在眉睫,各国政府不得不採取更积极的气候行动,就连2024巴黎奥运也透过减少新场馆建设、减少运动员菜单的肉类选项等,致力打造史上最永续赛事,由此可见永续已成全球共识。而金融业的排碳量虽然不高,却与全球市场运作密不可分,在永续浪潮中,金融业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对此,富兰克林证券投顾副总经理梁佩羚分享她对金融业与ESG发展的趋势观察。
净零减碳刻不容缓 ESG成为企业存亡关键
为何全球开始密切关注ESG议题?梁佩羚指出,人类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预估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会上升超过2度C。除了气温节节攀升,暴雨、乾旱等极端气候的现象也比以往更频繁发生,导致经济损失。
为了落实减碳,台湾制定了《气候变迁因应法》、设定2050净零碳排目标,并陆续成立碳权交易所、开徵碳费,金管会更要求上市柜公司进行碳盘查,梁佩羚表示,这些规范有助包含金融业在内的企业加入减碳行列。
不仅如此,梁佩羚观察到,目前有越来越多调查研究发现,ESG评分高低导致企业经营成效出现明显分歧,ESG评分高的企业在股价、本益比表现更为优异,同时吸引投资人将资金转而投入这些企业或投资标的上,这意味着企业如果不跟上ESG脚步,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企业加速永续发展 金融业扮演关键角色
梁佩羚也强调,基金公司为此在投资流程上,也相当注重企业的ESG机会与风险,提供机构投资人更好的选择,同时加入许多国际倡议、责任投资原则组织,遵循赤道原则等,展现ESG方面影响力。
虽然金融业相较制造业、农业的排碳量低,但金融业是支持经济活动的重要角色,可对资本市场的ESG进程产生极大的杠杆效益。梁佩羚解释,过去金融业因应气候变迁或ESG,最大的问题来自企业在ESG方面的资讯揭露不透明,不过随着前述金管会的相关规范上路,企业揭露的资讯已趋于完善。金融业可透过完整的资讯,用相同的标准检视不同企业的永续表现,银行业也可藉此判断是否将资金贷放给积极进行永续转型的企业,她认为,这对整体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结构来说,将形成正向循环。
ESG基金表现亮眼 长期投资兼顾获利与永续
至于投资人在ESG热潮下,可以掌握哪些投资机会?梁佩羚分析,光是永续、ESG相关的基金,2023年全球的投资规模就比2022年成长14%,相当于2.8兆美元(约新臺币89.4兆元),且永续概念的股票型基金在2023年的平均报酬率达16.7%,相较于传统标的报酬率只有14.4%,这样的高报酬表现不仅发生在股票、债券市场,各类型基金都有类似趋势出现。
梁佩羚透露,国内约128檔永续基金也有约新臺币5,000亿元的投资金额,可预见市场资金未来将持续往ESG基金流入,建议投资人做长期理财规划时,将ESG基金、全球气候变迁基金纳入投资标的。根据摩根指数(MSCI)的全球气候变迁指数试算,中长期定期定额投资这些金融产品,不仅有不错的获利,也可预防股市波动,同时掌握ESG发展趋势,一举数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