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角贸易变化
台湾三角贸易变化

1998年4月国贸局发了一则新闻稿,内容大致如下:「近来经常发生国外买主把大陆货品退到台湾,这些货品既是大陆货,而且出口地点明白写着是大陆,怎么会退回台湾呢?原因甚为简单,这些货品都是循台湾接单、大陆出货的模式所进行的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的故事可以从这里谈起,那个年代,随着厂商赴大陆投资络绎于途,三角贸易日渐增多,所谓三角贸易是指厂商(母公司)把获得的订单,移至海外(子公司)生产并出口至目的地,虽然生产活动不在台湾,但台湾负责运筹、规划及调度,因此可获得一笔可观的三角贸易毛利,对GDP的贡献不小。

过往对GDP贡献大

三角贸易的毛利有多少呢?依主计处早年推估,1996年只有30亿美元,在2001年政府西进政策由「戒急用忍」放宽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之后,赴大陆投资更加热络,海外生产比跳跃成长,三角贸易也就跟着大跃进。三角贸易毛利于2005年升破100亿美元,2014年达200亿美元,2021年创史上最高的307亿美元,对于经济成长保三、保五有极大的贡献。

三角贸易、海外生产比与西进投资如响斯应,当海外投资成长,产能得到扩充,海外生产比自然就扶摇直上,2000年海外生产比不过1成,2005年逾4成,2010年升至5成,随着两岸分工密切,随后十年台湾三角贸易与日俱增。

这个情况在2021年达到最高峰,三角贸易毛利升至300亿美元,此后,由于美中贸易战一再升级,大陆经济腹背受敌,影响所及,业者西进步调放缓,原已在大陆生产的产品,部分又回到国内加工。经此变化,今年上半年海外生产比降至47%,三角贸易毛利也落至130亿美元,这与2000~2021年的扩张走势,刚好相反。

近日我国出口连十红,看到1~8月资通产品出口成长90%,不少人以为出口情势大好,然而把出口变化放在GDP的范围来观察,就会发现这只是生产地点的移转而已,昔日在大陆生产带来了可观的三角贸易,如今移回国内加工,海关出口这本帐固然锦上添花,惟三角贸易那本帐却也雪上加霜,彼长此消,综合起来对GDP加分效果并没有想像中这么大。

美中贸易战添乱

美国自二战结束后,邀集各国在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之下进行八个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半个世纪以来促成关税降低、市场开放,让自由贸易得以实现,创造人类社会福祉。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后来居上,美国心生畏惧,一夕之间,美国就从自由贸易的布道家变成公平贸易的狙击手,七年来以国安为由加徵关税、发动贸易战、修改自由贸易协定,无所不用其极,自由贸易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这虽是美中贸易战,但谁也无法置身事外,30年来台湾三角贸易的兴衰,刚好见证了这一页国际政治史,也见证了自由贸易的繁荣与殒落。

小檔案■台湾去年外销订单5,610亿美元,海外生产比50.9%,代表有半数的订单是在海外生产,今年前八个月海外生产比降至47.6%,说明移至海外生产的情况缓和了,各业中以资通产品海外生产比下滑得最多,2021年为90.3%,今年前八个月已落至80.4%,惟这个海外生产比仍居各业之冠。

小檔案■三角贸易原属服务贸易,配合国际收支新规范(BPM6),自2019年起国民所得统计改列商品贸易,分为商仲贸易(不进行加工)及委外加工贸易两类,以2023年而言,我国三角贸易毛利(净收入)244亿美元里,属商仲贸易者有194亿美元,约占三角贸易毛利的8成。

#自由贸易 #货品 #出口 #加工 #海外生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