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东山区龙眼产量全台之冠,尤以土窑古法烘焙的龙眼乾闻名全台,不过今年受气候影响,收成不到2成,产季也提早1个月结束。农友说,今年龙眼鲜果价格高,制成龙眼乾后,涨幅却不如预期;也有农友无奈透露,近年进口便宜龙眼乾充斥国内市场,甚至还混充本土生产,让东山龙眼乾产业面临严峻考验。

东山龙眼种植面积约1385公顷,种植规模全台第一,产期为每年8到9月。今年因为开花率偏低,影响后期产量,7月底的凯米颱风也造成龙眼裂果、落果,整体产量只有往年的1到2成,还有农民甚至不到1成。

今年龙眼收成量少,鲜果收购价格比以往高,可是龙眼乾的涨幅却让多数农民「很无感」,由于龙眼乾广泛运用在烘焙食品业,今年产量大减,照理来说市场应是「供不应求」,但不少农民发现,销量不但未明显增加,也没有出现立即完售情形。

本身种植龙眼和烘焙龙眼乾的东山商圈理事长林振隆说,凯米颱风前他只有1成产量,颱风过境又扫掉一半。儘管如此,市场价格涨幅不大,他担心老客户不买帐,因此龙眼乾售价没有调整。

不愿具名的农民表示,近年进口龙眼乾充斥在国内市场,产地大部分来自泰国、越南,由于进口价格比本土便宜3到4倍,许多烘焙食材原料行都会批发进口龙眼乾让消费者採购,间接压缩到本土农民的市场空间。

该农民还说,其实情况存在已久,进口龙眼乾鱼目混珠贩售也时有所闻;这几年在极端气候下产量不稳定,加上人力成本上涨、利润少、年轻一辈不愿继承家业等,生产经营愈来愈辛苦。

东山区农会总干事余淑琴表示,有别于进口龙眼乾,东山龙眼乾因为是土窑柴火烟熏,具有独特香气,近年农会不断宣导农民做好分级,顾好品质,也希望消费者多多支持。

#东山龙眼 #收成 #农民 #种植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