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歷经一年的调查,于今年10月4日在十国赞成、五国反对下通过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加徵35%「反补贴平衡税」,加计现已实施的10%关税,未来陆制电动车最高将被课徵45%关税。北京当局随即于10月8日反制,宣布对欧盟白兰地产品实施新的反倾销措施。在此之前,美国已于9月27日实施对陆制电动车加徵100%关税。陆制电动车被推上风口浪尖,新一波国际贸易争端山雨欲来。
近年来,全球电动车市场结构已然变化,最受国际社会瞩目的莫过于中国电动车产业快速崛起,以技术领先的竞争优势横扫各国。例如在今年2月底举办的瑞士日内瓦车展,中国比亚迪(BYD)除了展示新能源汽车之外,还公布其所自行研发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更是令人惊艳。反观美商苹果在5月终止推动电动车研发计画,德国宾士集团也宣布放缓汽车电动化计画。
无庸置疑,随着全球气候变迁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净零碳排」已成为各国追求之目标,其中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是落实净零碳排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中国从2006年起在政策支持下开始投入电动车制造技术研发。由于电动车制造技术核心聚焦于电池、电机、电控所谓「三电系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引擎,中国掌握其中最关键的电池锂原料,早于各国投入锂电池研发,进而建立从上到下完整的锂电池供应体系。
此外,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更是促进陆制电动车技术领先全球的最重要基础,加上近年来政府透过政策补贴车厂,及採取减免鼓励民眾购买措施支持,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其市场销售占全球的比重更超过6成。
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电动车产业在极短期间内崛起,除了让美国总统拜登在公开场合坦承,美国在这场电动车角逐,已经明显落后之外,也逐渐对西方国家的大小车厂造成生存压力。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假借各种理由,包括中国政府透过巨额经费补贴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竞争,先后对来自陆制进口电动车採取加徵「关税」或「反补贴平衡税」作法进行制裁,藉此保护其本国电动车产业发展。
在此同时,从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徵关税的论述观察,似乎可以发现其理由,皆是聚焦于中国透过巨额「政府补贴」电动车业者,是促进其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以及为解决电动车过剩的产能,採取较低廉的价格行销全球,造成市场不公平、不合理竞争。
不过,若以目前中国电动车出口统计分析,其中欧美品牌占比高达6成,包括:美国特斯拉占比28%、法国雷诺(其低价品牌Dacia)占比20%、德国BMW占比6%、其他欧美品牌占比6%。换言之,中国是如此「无私博爱」对上述6成透过「中国代工制造」的欧美品牌电动车进行补贴,更显得西方国家的指控是「得了便宜又卖乖」。事实上,中国电动车产业关联生产成本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劳工成本相对欧美国家是低廉至少五倍以上,才是一大关键。
很显然地,近年来全球在净零碳排潮流推波助澜下,各国对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重视,势必与日俱增;不少新兴国家为了吸引跨国企业前来投资电动车,更是提出各种优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动车产业崛起,进而升级为全球最大制造、消费及出口的国家,各国为保护其电动车产业之发展,中国电动车无疑是各国启动关税战的首要对象。
整体而言,面对中国电动车制造技术持续领先,市场行销全球各国,西方国家应该不会轻易停止贸易制裁。儘管中国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下控诉西方国家,同时要求成立小组进行调查,也陆续採取反制措施,然而随着争端解决机制功能日益不彰,最终可能是胜方在法理上获致伸张,相对败方未必调整贸易制裁之结果。亦即在WTO无力约束下,各国仍然重返各自援引贸易制裁作法,以保护其电动车产业自身之利益,其后续发展值得密切观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