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大学前身是台北州立宜兰农林学校,从1926年创立以来,典藏不少农林畜牧等文献,宜兰大学9日表示,学校与国家图书馆签署「旧籍与文献资料数位化」合作协议,除有助于保存旧文献、推动文化资产传承,也能和全球读者共享。

宜兰大学8日在校内与国家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由校长陈威戎与国家图书馆馆长王涵青代表签署,将宜兰大学典藏1949年以前出版的旧籍数位化。

校方指出,宜兰大学自1926年以来典藏了许多珍贵的农林畜牧等文献;这些出版品承载着台湾过去发展歷程中农业、政治、经济与歷史文化等面向的记忆,对学术研究具有极高价值。

王涵青以《作物病理学》一书为例,该书可探见王云五自1936年起编印职业教科书的缘起;《台湾一年来之教育》书籍则是了解台湾教育发展相当重要的史料之一。她说,宜兰大学具有深厚的人文及科学底蕴,在地方农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校内有许多涵盖农业、作物栽种、教育与经济相关的旧书籍和文献,透过数位化计画可长久留存,提供大眾与学者了解台湾农业与政经发展。

陈威戎说,国家图书馆在北、中、南各区与大学合作,感谢在大学眾多的北区邀请宜大,此次数位化学校1949年以前的旧书籍,将有效提升资料保存价值与共享范围,能够更广泛用于研究,促进学术进展。

校方表示,数位化成果将纳入「台湾华文电子书库」和「台湾记忆」网站,供全球读者取用。

#农林 #典藏 #教育 #学校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