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总统上任后首次国庆演说,又一次赋予歷史新诠释,开头就提及辛亥革命,看似要凸显两岸连结,实则以民主抵抗威权的叙事,嫁接歷史,宣扬台湾的民主成就,并强调中华民国已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以此强化「互不隶属」主张,再顺势承接「中华民国」的牌子,让蓝营陷于被动,中共也显得尷尬。昔日的「务实台独工作者」,原来重点是「务实」,改从两岸分治的现实出发,不再追求「台独建国」,而是大方高举中华民国旗帜,阐明「现状华独」。

赖总统以「113年前,一群充满理想抱负的人揭竿起义、推翻帝制」破题,不过重点是要传达,当年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梦想,「长年在威权统治中侵蚀」。这同时暗批了中共的一党专政,和1987年解严前,国民党在台湾的高压统治。

赖总统接着从113年前,一下子跳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75年前的古寧头战役和66年前的823战役」,以及「45年前的美丽岛事件」,中间忽略的,恰好是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38年,这正呼应赖总统5日发表「祖国论」时所说的,「我们是不必再去谈论这一层关系」。

也就是赖总统不想再纠结于国共的歷史情仇,企图跳出内战史观,改从民主战胜威权的新叙事,去铺陈当前的两岸现状。许多媒体去统计赖双十讲话提及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的次数,其实还有个高频词,是出现17次的「民主」。

赖清德在选举期间,曾称「中华民国(宪法)是灾难」遭致批评,不过从近日的「祖国论」到双十讲话,赖清德变得勇于提中华民国,挑明「两个中国」,挑战北京的「一个中国」,也压迫蓝营的「一中各表」;昔日的「务实台独工作者」,凸显「务实」的一面,从现状出发,暂放下「台独建国」,而是强调「现状华独」。

几年前笔者在北京,曾偶然参与一场由国台办高官主持的两岸关系闭门研讨会,官员在发言之前发现有记者在场,因而将笔者请出。官员坦言,中华民国是中共不便也不能公开捅破的「窗户纸」。

譬如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动讲话,提到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更提到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但就硬是避开了「中华民国」。几天前国台办驳斥赖的「祖国论」,提到「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復对台湾行使主权」,同样讳莫如深,刻意用「中国」含糊代替「中华民国」。

至于国民党,也显得被动,从党主席朱立伦到立委,只能赶紧附和「祖国当然是中华民国」,就算要强调「祖籍」与「祖国」有所不同,也不便全盘否定。

赖清德戳破了窗户纸,又抢了国民党的神主牌,国台办还赋予「新两国论」的称号,值得玩味的是,国台办10日回应赖双十讲话时,除了谩骂外,还认真阐述了中共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史观。两岸较量从政经实力,到歷史诠释,新两国论下的「新两岸关系」,正式开启。

#总统 #赖清德 #国台办 #中国 #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