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虽很会赚,但也承担了比其他产业更高的税率。虽说「能力愈大、责任愈大」,但金融业缴税后最重要的任务,不应是躺在国库,对税捐机关来说,早已超收高达千亿计的税负;金融营业税收3%和5%的差异不大,但对金融业而言,若是能让这笔税收用于提升金融业韧性的强化,让金融业发展更健全,对国家稳定与繁荣,才有更大的效益。
行之有年的「金融建言白皮书」,每年都提许多建言,但仔细比较,只要涉及到「税」,就是铁板一块难以突破。
据财政部2023年12月的「全国赋税收入初步统计」显示,当年税收预算数约3兆701亿元,而去年前11个月已收到3兆2,877亿元,超徵额约2,175亿元,其徵税的能力有目共睹,但换个方向想,在坐拥庞大超徵税款的同时,如松开一小步,对产业发展可以推进一大步,是否是一笔更划算的选项?
相较于一般企业的营业行为,有进项、销项可扣抵税,银行保险业因没有进项税额不得扣抵,因此一直以来,金融业营业税税负肯定较其他行业为重,再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业税负同样偏高,以日本、南韩、香港、新加坡等国的金融业营业相关税负为例,均提供免徵或优惠税率,当我们的经营成本比别人高的时候,正准备卷土重来的亚洲资产管理中心,只怕一出师就会踢到铁板。
台湾的银行业属特许经营机构,有严格的资本适足及监理要求,保险业转型也有时间压力,2026年须要接轨IFRS 17保险会计及ICS国际保险资本标准,潜在资金需求均相当庞大,此时如在附加上相对偏高的税率,垫高其运营的成本,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岂能不受影响?
以降税挹注转型能量或坚守租税原则,都是可能的选项,不同部会对立场的捍卫也均言之有物,问题在于,台湾金融业的GDP与就业人口占比持续低落,此一现象是否要改变,将是新内阁难以迴避的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