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交通罚单议题受关注,国民党高市议员陈丽娜22日质询怒批,市长陈其迈如同酷吏,上任4年来,平均日增1250件罚单,但交通事故仅下降14%。民进党高市议员汤咏瑜也强调,应加强社会沟通,让民眾理解罚则必要性。对此,高市府交通局回应,开罚单并非手段,未来将加强宣导交通规则。

陈丽娜分析市府统计数据指出,2019年交通违规举发数237万件,去年飙到约284万件,增加47万件,相当于增加20%的举发数,等于平均每天多开1250件罚单。同时期,交通事故发生数从2019年4万2517件,去年降到3万6278件,减少6239件,比例是14%。

「平均减少1个事故要花13万元,如此代价未免太高!」陈丽娜痛批,如果拿老百姓身上收割的钱,添购更多开罚人力和设备,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使得罚单愈来愈多,但交通并没改善,质疑交通局似乎没有方法了。

陈丽娜强烈要求交通局必须检讨,不能依赖严厉的罚款措施,像是「大鱼小鱼全都抓」的流刺网方式,只会用开罚手段来处理问题,并非唯一方法,交通局应该强化交通宣导及教育,让市民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汤咏瑜也表示,民眾对于交通罚单的感受愈发敏感,她认为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基本义务,罚则目的是为了建立交通信任与安全环境。她强调,市府应考虑受害者的损害,加强社会沟通,让民眾理解罚则的必要性。

对此,交通局长张淑娟答询时表示,「开罚单并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自行人地狱事件后,中央修法开放检举,导致2023年罚款达到高峰,预计2024年将修法限缩,未来会加强宣导交通规则,以期改善目前的交通状况。至于罚单收入,交通局仅代收,进入市库后再由各单位编列预算。

然而,陈丽娜对于张淑娟答询内容不甚满意,2度高分贝怒斥「妳请坐」,她痛批,张淑娟拚命解释没有大量开单,但所有民眾都很有感,呼吁应从教育等方向改善交通违规。

#举发 #手段 #交通局 #罚单 #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