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县第9届「渔夫生活节渔村牵罟文化活动」26日在佳冬乡塭仔滞洪池举行,有200多位民眾前来体验古早渔村文化,还有各种手作活动、市集。民眾捞起满满的渔获,还发现1只可爱的河豚,大家开心不已。
原本预定在沙滩举行的牵罟活动,因潭美颱风外环气流影响,海边浪高达2公尺,为安全考量活动改到塭仔滞洪池举行。民眾奋力拉起渔网,满满的渔获让大家惊呼不已。除了传统牵罟活动,还有咸鸭蛋、海藻爆爆珠、「苔」迪熊等各种手作活动,以及市集、屏东客家八音、牵罟歌表演,中午吃佳冬特产石斑鱼海口饭汤,让游客体验早期渔民捕鱼、吃鱼的生活方式。
佳冬乡林边溪出海口左侧的塭丰村是传统小渔村,塭丰社区发展协会执行长吴世昌表示,牵罟在4、50年前是很常见的渔村捕鱼方式,塭丰网罟头家超过10位,但是随着渔业演进已不復见,因此以文化体验方式传承,让大家了解过去渔民如何捕鱼,并学习到1条鱼如何上桌的食鱼教育。
吴世昌说,牵罟有着先民的智慧,不是随时可以进行的,要看水流方向及鱼群位置。另外,牵罟是全村人出动的大事,只要网罟头家吆喝要拉网捕鱼,大家统统往海边走,也形成地方特色歌谣「牵罟歌」,在等待牵罟的过程,为了让大家填肚子,也会就地挖沙坑烧烤在地食材,形成特殊的沙窑餐。
来自高雄的60岁吴先生说,小时候只听过牵罟,没有看过,牵罟变成一种传说中的生活方式,他从第1届牵罟活动参加到现在第9届,感到相当有意义,一个活动有文化才会长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