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明年起开始徵收碳费,第一阶段徵收排放量达2.5万吨的排碳大户,云林县就有6家。环境部29日到云林科技工业区与厂商座谈,环境部次长施文真表示,第一阶段的厂商如同「坐头等舱」,搭配很多过渡转型配套措施,鼓励低于门槛的业者申请自动减碳、取得碳权未雨绸缪。

环境部21日公告「碳费徵收费率」,一般费率是每公吨300元,第一阶段徵收对象为年排放量达2.5万吨的制造业及电力业者,全台有512家,云林有巧新科技、古河铜箔、艾杰旭等6家。

环境部巡迴各县市举办「碳定价及净零政策推动座谈会」,全台第一站、29日于云林科技工业区举行,听取企业界关切的问题。

云林科技工业区厂商协进会理事长陈麒升表示,中华民国碳排量占全世界0.6%,碳费制度实施后可能有6成的人会感到不舒服。明年实施第一阶段,将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商人对数字很敏感,环境部的自主减量计画应该要更有细节。

前理事长苏振毅则说,云科工业区2019年就开始做节能减碳措施(ESCO),共44个工厂加入。环境部若能让ESCO与「志愿减碳」结合,可更快达到2030年能源配比目标。另外,国土计画也要有配套措施,例如水稻、竹林应计算自然碳匯,以转换成碳权进入碳交易市场。

锻造轮圈大厂巧新科技公司表示,该公司产品外销欧洲,已提前面临碳费问题,未来势必要更新设备因应,希望政府掌握世界各国讯息,及早提醒厂商因应。

环境部次长施文真强调,碳费徵收是以减量为出发点,第一阶段的厂商如同「坐头等舱」,搭配很多过渡转型配套措施,减碳是先做先赢。

#座谈 #碳费 #厂商 #环境部 #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