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蝉联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前2名已达40年之久,是最致命的「沉默杀手」。近年政府积极投入肝炎筛检及治疗,虽发生数有下降,死亡率却未同步降低。医界观察,随着B、C肝筛检推行,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非病毒性肝癌则上升,近年增加了2倍之多,最可能是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恶化所致。
台湾消化系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副院长高嘉宏指出,近年来国健署推动的B、C型肝炎筛检与治疗计画已见初步成效,肝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然而,肝癌的死亡率依然未显着降低,仍有不足之处。
随着筛检计画的推行,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非病毒性肝癌则上升。据统计,非B、非C肝癌的比例近年增加2倍。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苏东弘分析,可能是酒精性肝炎、代谢异常相关脂肪肝病(MASLD)恶化所致,许多民眾忽略了过量酒精摄取、肥胖和脂肪肝等风险因素,导致肝臟损伤,最终演变为肝癌。
由于肝臟缺乏痛觉神经,早期病变难以察觉,往往等到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压迫肝臟表面、侵犯邻近器官时,才出现症状,通常已属晚期,死亡率极高。苏东弘提醒民眾,超音波、血液检验为肝癌筛检的重要方式,透过血液检验特定生物标记,有助于找出肝臟潜在病变,建议国人定期接受检查。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医师刘宗灏建议採全身性疗法,包括标靶治疗与免疫治疗等,其中新纳入健保的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疗法,利用双重药物机转,有机会缩小肿瘤,延长存活期,透过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晚期癌友的生活品质与生存机会仍可得到改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