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宏仁医院肝胆肠胃科陈奕霖医师以「肥胖与大肠癌」为题,分享肥胖与大肠癌2者间的关联,以及肥胖可能衍伸出的健康风险。盼透过此次健康讲座,让民眾正视减重的必要性。
根据国民健康署统计,台湾2016至2019年成人过重及肥胖率为47.9%,直至2017至2020年增加为50.3%。另根据台湾肥胖医学会的「全台肥胖认知调查」发现,近半数国人不清楚肥胖的定义,并且仅有14.7%正在减重的民眾,寻求专业的协助。
传统观念说的「身宽体胖才是福」,现在恐要改变了。陈奕霖表示,肥胖的成因主要是遗传基因、运动不足、热量摄取过多、睡眠不足、肠道微生物、社经地位及心理及医疗状况等7种因素;而肥胖造成的疾病,包括第2型糖尿病、代谢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关节炎、特定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忧郁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及胃食道逆流等,甚至日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可能高出2倍,不可不慎。
减重除了积极运动及调整饮食,陈奕霖指出,还可透过手术、药物使用及生活型态改善;临床手术包括胃绕道手术、胃袖状切除术及胃内水球;药物的部分,经专科医师评估,可使用罗氏鲜、善纤达及康纤芙等。
若不幸罹患大肠癌,「大肠癌的早期治疗相当重要」。陈奕霖说,大肠癌的危险因子包括老化、有家族病史、常抽菸、过量饮酒、常吃红肉及缺乏运动等,若有上述不良习惯,应及早改善。
近年来,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为了照顾年轻族群的健康,政府规划每2年1次的免费粪便潜血检查,筛检年龄下修至45至74岁。陈奕霖强调,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千万不要讳疾忌医,现在即可从饮食及运动方面着手,对于预防肥胖及大肠癌皆有帮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