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曾遭学校老师反映,家中孩子上课不专心、嗜睡或一直跑厕所,医师提醒,可能是「第一型糖尿病」惹的祸。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李洮俊指出,每年约有500人确诊为第一型糖尿病,终身得靠胰岛素治疗,并须留意饮食及活动是否导致低血糖、危及生命。
李洮俊说明,第一型糖尿病好发于10~19岁儿童及青少年,因身体缺乏胰岛素,无法有效调节血糖。高血糖典型症状包括易疲倦,常口渴、喝多、频尿或肚子痛,及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低血糖症状则包括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视力模糊,严重可能失去意识、昏迷、抽搐。
李洮俊分享,曾有学校担心照护资源不足,拒绝第一型糖尿病学童入学。
李洮俊解释,第一型糖尿病孩童在吃饭前、活动后须监测血糖变化,且可能要打针注射胰岛素,需要学校护理师协助,但校护可能不具备糖尿病照护相关背景。他鼓励,校内护理师可以与临床医师建立紧密联繫,积极协助小朋友得到良好照护。
爱胰协会常务理事刘苑菁补充,校园中有时存在偏见,如有些孩子上课低血糖,需要立即进食,却被误以为偷吃东西,或注射胰岛素被误认在注射毒品,都可能让孩童不敢公开病情,影响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呼吁推动校园糖尿病卫教活动,减少歧视发生。
李洮俊补充,糖尿病分成第一型及第二型,最常见的第二型与基因有关,能由家族史判断罹病机率,第一型糖尿病与遗传关联不大,通常病因不明。他提醒,若发现孩童出现脸色苍白、意识混乱、口齿不清等状况,应尽快通知师长及校护,补充糖分或给予升糖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