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巨擘 永续共融」首都高峰ESG论坛13日登场,交叉论坛由《中国时报》副社长王儒哲主持,邀请产学界专家共同探讨永续发展成果及理念,学者认为ESG是企业转型的一线生机,虽然前期投入的成本较高,但长远来看很快就能回收。

商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皇珍认为,过去3、4年研究台湾企业的ESG报告书,每本封面都很漂亮却缺少内涵,宛如手机外面的手机壳华而不实,如今却发现有些重视ESG的企业,平均获利都比不重视ESG的企业还要高,虽然外界往往认为减碳过程要花大钱,但事实上后来很快就能把钱赚回来。

她指出,企业做ESG必须从上而下,但现在看到很多企业都是从下而上,高层只知道要做ESG,但却不清楚ESG的内涵,ESG必须透过组织性推动,并透过碳盘查了解公司何处可以「瘦身」。以制造业为例,过去调查发现很多产品本身使用端和原料端,加起来的碳排可能高达95%以上,但生产线大概只有5%。

张皇珍说,ESG并非把工厂内部做到节能减碳就行,而是要一併检讨上下游供应链,才能做到碳中和,例如包装材料弃用保丽龙改用其他植物性质料,或笔电铝合金外壳改用工业用回收金属而非矿场原料,碳排都可以再降低。

长庚医疗财团法人行政中心执行长游进邦表示,长庚医院是非营利的医疗财团法人,在永续发展方面不会考虑能不能帮企业省钱,且长庚医院系统共有9间医院,只要在某家医院发现1个特殊想法实际上有效,隔天开始其他8家马上就会一起做,「打团体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他说,长庚医院2005年就与台塑一起做碳盘查,其中上下游最难但还是必须做,例如药品有时候会给1盒28颗装的药物,但医院有自动配药机反而还要花费人力拆装,其实就可以向上游厂商讨论是否改成1次可装200多颗的桶装,对院方或厂商都达到节能。

游进邦也认为,未来医院要追求卓越,应强化医院韧性,让医疗服务不能因为地震、颱风、战争等状况停摆,并在道路中断时仍可远端诊断持续输出医疗服务,若是救命资源能做到节能减碳,这是整个产业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永续长郑国泰表示,清华大学长年以来辅导新竹科学园区做永续发展,今年起更成立永续学院,清华大学也与新竹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协助成立ESG媒合平台,由政府各局处盘点可以与企业合作的环境议题,再由大学端媒合议题。

郑国泰谈及如何将永续发展概念向下扎根,他说,过去大学教育中虽然每一个科系都可以解决每一个专业问题,但现今时代所面临的气候变迁、永续发展议题,都需要跨领域解决,例如清华大学有老师利用AI判别病虫害,再分析可以下什么药,这个就是「大学社会责任」(USR)。

郑国泰提醒,永续教育发展(ESD)告诉大家很多事情包括城市治理都要重新思考,像是公司透过补贴鼓励员工节能减碳、以绿运输方式通勤,只要大家具体知道自己会对地球制造什么问题,几乎都会节约自己的行为。

#企业 #医院 #碳盘查 #节能减碳 #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