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国际机场南星外海抽砂造陆摘要
高雄国际机场南星外海抽砂造陆摘要

因应美中科技和贸易战、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及南台湾半导体S廊带出货需求,高雄市长陈其迈已向行政院长卓荣泰提议,以抽土填砂模式,仿效日本关西和香港赤鱲角,造陆1,100公顷,作为长期策略需求的高雄国际机场基地。

对此,专家评估,该案预估需要18到20年可完成,耗资约4,150亿元,启用后,南台湾无论是高科技产品或是客源,都可直飞欧美市场。

据了解,陈其迈在11月下旬就向卓荣泰提出「高雄港洲际外海填海造陆,兴建国际机场可行性初步评估」,新机场位置的规画位于经济部产业园区的南西南方位、高屏溪出海口的外海,划设长方形土地,以抽砂造陆完成的基地,新建高雄国际机场。

新建高雄国际机场,将透过抽砂造陆方式,填筑长约4.8公里、宽约2.3公里的1,100公顷陆地,再以5.5公里的连外桥梁,连接机场与内陆,包括围堤、抽砂、连外桥梁、地质改良及机场航厦等五大工程,试算总经费高达约4,150亿元。

其实早在30年前,高雄也有「填海造陆」新建国际机场的规画,地方人士说,当时的战略需求是,因台湾要发展亚太营运中心,并以大陆为主要腹地,进行客运与物运的运送,后因两岸关系转坏而胎死腹中。

如今,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重组加上南台湾半导体S科技廊带的出货需求,高雄国际机场的新建,才在此一时刻重启。

特别的是,从嘉义科学园区、台南科学园区、路竹科学园区、桥头科学园区、楠梓科学园区、屏东科学园区,加上楠梓科技产业园区、林园石化产业园区等,台积电、日月光、艾司摩尔等国内外龙头产业都已进驻,客货从高雄国际机场进出的财务状况已经截然不同。

单是以2023年南科管理局辖内科学园区,将近有3万吨货物转由桃机出口,约占当年整体出货量的75%。科技业者表示,有少部分高科技产品透过小港机场出口,主要是根据下游客户的指定,将货物运送至亚洲的储运中心、或是其客户手上,但主要的出口区域仍以美欧为主。

#公顷 #南台湾 #抽砂 #高雄国际机场 #科学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