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诞节次日,主计总处发布一则公告,自明年起每月公布的失业调查,会增加劳动力低度运用指标,以让我们可以进行国际比较,但公告接着写:「目前公布的广义失业率、想工作而未找工作、因经济因素致周工时未满35小时者,这三项指标将停止发布。」
这个公告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我们又可以了解人力低度运用的情况,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二十年前也有这项统计,后来官方认为低度运用难有客观标准,遂停止发布,如今参考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恢復公布,自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增加一项新统计,却废掉了三项既有的统计,这项统计改版可谓得不偿失。何以这么说?眾所周知,一项统计的价值在于它有时间数列可供对照,如今所想废的统计,远自1978年编列至今已有47年之久,其价值之重要不言可喻。就以「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这一项,通称为「隐藏性失业」,这项统计陪台湾走过二次石油危机、台湾钱淹脚目的年代,也让我们了解亚洲金融风暴、网路泡沫、台商外移、金融海啸时期劳动市场的真相,一旦停止发布,过去这47年的资料就定格在2024年,日后只能供歷史凭吊,而在没有资料衔接下,将使得我们失去判断劳动市场的座标。
新的指标虽有其好处,然而没有四十年的时间数列对照,意义不大,得等一、二十年累积足够时间数列之后,才有助于我们判断劳动市场,由此可知,这一次失业统计的改版,果真付诸实行,其失远过于其得,是劳动统计的莫大损失。
隐藏性失业是「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他们多数是找了数月的工作,找累了休息不找,因此由失业改列非劳动力,每逢景气步入衰退或产业结构变化,隐藏性失业总是剧烈波动,1995年升破10万人曾引起政府关注,2001年由于网路泡沫升至20万,随后制造业外移,产业结构改变,2003年升破25万,这说明我们寻常看到的失业率会低估失业情势,「隐藏性失业」恰可以校正执政当局对失业情势的理解。
这又涉及另一个公告要废掉的指标「广义失业率」,所谓广义就是把隐藏性失业改列失业人口,以前述举例的2003年而言,失业率是4.99%,广义失业率仍高达7.11%,看到前者会认为情势稳定了,见到后者就明白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实,有了隐藏性失业就可以编出广义失业率,如果续编隐藏性失业,两项指标都毋需废。
编这项指标有这么困难吗?一点也不难,事实上,隐藏性失业只是非劳动力的五项原因之一,对于受访家庭只是在问卷上勾与不勾而已,弹指之间即可完成,何困难之有?至于资料匯整,同样不费吹灰之力,并不会增加工作量,何以要废掉这么重要的指标,实在令人费解。
这项失业统计改版预计于明年元月实施,如果为了增加一项新指标,而废掉「隐藏性失业」这个已有47年歷史的指标,那将是人力资源统计的巨大损失,盼望主计总处深思,重新公告,则失业统计的完整性仍可挽回,否则,造成日后统计资料的漏失,则悔之晚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