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近两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美国准总统川普誓言重返执政后,仍会抡起关税大刀挥向中国,然而,纽约时报指出,川普2018年发动贸易战时,中国企业便已晓得要绕道(sidestep)其他国家将商品出口至美国市场,规避25%关税,突显关税战的局限性,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戏码,在川普第二任期还会上演,并可能再次成功。

美国1月20日将开启川普总统的第二任期,全球则将面临川普2.0的关税战时代,纽时报导称,中企早已觅得进入美国市场的许多潜在管道,并证明了川普承诺徵收的关税具有潜在局限性。不过,川普阵营曾扬言将处理美中经贸关系之间的漏洞。

报导称,川普2018年启动贸易战,并对中国自行车课徵关税,肯特国际公司(Kent International)时任执行长卡姆勒(Arnold Kamler)表示,当时,中国自行车业者将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台湾、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印度等地,并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出口美国,而无需支付若直接从中国出口需要缴交的25%关税,「这些关税的实际效果是,中国的工厂正在其他国家设立分厂」。

卡姆勒表示,将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会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额外成本,但不会增加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因为关税,他被迫多次提高价格,「关税没有带来真正的好处,还会导致通膨」。

报导称,川普第二任期将对外国输美产品提高关税,不过经济学者与企业主多认为结果可能会出现预期外的效果。

经济学者指出,中国业者把工厂搬到其他亚洲或拉丁美洲国家,并持续使用中国零部件生产商品,之后输出美国。换言之,某些中国商品为了规避关税,输美之前在全球绕了一大圈。这些手段未使得全球供应链变得更健全与多元化,反而提高业者与消费者的成本。

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协会」资深经济研究员塞瑟(Brad Setser)指出,美国对中国徵收关税,结果却鼓励业者寻找绕过双边税务的途径,关税降低美中贸易额但未衝击国际经贸。

塞瑟表示,中国是主要出口国的角色没有变化,美国也未改变进口国身分。即使美中直接贸易量减少,中美之间仍是出超国和入超国,两国持续非直接的经济连结。

#输美 #提高 #美国 #川普 #中国